【明報文章】香港現在面臨移民潮、學生減少和人口結構問題,這些問題對香港的經濟和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需採取具體措施解決。或許我們可參考學者、歷史及其他國家的例子和政策,試着幫助香港找到出路。
本港現在面對人口減少的問題,學生和教師人數都減少,學校也面臨縮班情况。相較1997年的香港移民潮,現今香港政府應該從歷史汲取教訓,投入更多資源來改善經濟和教育狀况,讓香港不僅能夠穩定人心,也能夠吸引更多人才和學生。
「教師荒」成香港教育重要問題
1997年後,香港政治、經濟及市民心態發生巨大變化,加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經濟造成實質影響,導致1990年代末期香港經濟下滑。回顧當年,港府推行減薪酬政策,各行各業都面臨減薪問題,教師亦不例外。政策的實施對民生造成實質影響,令社會氣氛沉重,市民過着艱苦生活。經歷了10年的困難後,得益於中國大陸的支持,香港經濟逐漸從谷底回升,移居國外的港人也紛紛回流,市民的生活質素漸趨改善。
最近「教師荒」已經成為香港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即使是在學年度的第二學期,不少學校仍在招聘教師。由於在9月份未能招聘足夠教師,再加上一些教師於學年中途辭職或移民,導致教師荒現象愈來愈嚴重。多項研究指出,教師荒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成就下降、教學質量低落、教師團隊凝聚力減弱和學校組織穩定性下降。而長遠來看,這不止會影響學校競爭力,還會對香港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借鑑其他國家的做法,例如加拿大採取的提高教師薪酬、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師工作環境等措施,吸引更多教師來到香港。此外,Michael Fullan教授提出的教育轉型理念,亦可以借鑑,以培養更具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師,為香港教育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香港學校縮班是另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借鑑其他國家經驗,例如芬蘭採取的小班教學、美國的授課方式和教育資源的平衡分配,及加拿大基於學生需求的教育理念。Andreas Schleicher教授的調查研究表明,小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信心。因此,香港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來改善教育環境,實施小班教學。
政府也可以從經濟學家Hernando de Soto的研究中學習,推動產權改革,鼓勵企業家創業,改善商業環境。此外,當局可以從其他國家的做法中借鏡,例如新加坡的創新和科技政策、韓國的支持創業政策等。這些政策可以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Joseph Stiglitz教授的研究表明,經濟政策應該注重減少不平等、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也應該成為香港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
教育體系需革新 配合現代化全球化趨勢
教育方面,政府可以從Amartya Sen教授的研究中學習,將經濟發展與人類發展和福利相結合,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他們在未來的社會和經濟競爭提供有力支持。當局可以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以滿足不同行業需求,幫助失業者重新就業。Diane Ravitch教授指出,應該採取更加公平的教育政策,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師德建設,加強與家長和社區合作。
因此,現今的香港政府應更加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以改善人口減少和教師荒的問題,並吸引更多人才和學生來港。特別是現在的教育體系需要更多革新,以配合現代化和全球化趨勢,並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和個性化教學,以培養更具競爭力和創新力的人才。
除了加強經濟和教育方面的發展,香港政府還可以通過制訂更加開放和具競爭力的政策,來吸引更多企業和投資者來港發展。例如可推出更多的研發和創新基金,以促進科技和創新產業發展,也可以開放更多的商業機會和自由貿易協定,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和投資者進入香港市場。
政府應注重社會公平民生福祉
綜合來看,香港面臨的經濟和教育問題需要綜合施策。政府可借鑑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強與各界合作,制訂符合香港情况的經濟和教育政策。此外,香港亦可以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提升教育品質和就業競爭力。同時,政府也應該注重社會公平和民生福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減少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和不平等現象。總之,香港未來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支持,共同打造一個更繁榮、穩定和美好的香港。
參考文獻:
(1)Henry G. T., Redding C. (2020). The Consequences of Leaving School Early: The Effects of Within-Year and End-of-Year Teacher Turnover. Education Finance and Policy, 15(2), 332-356.
(2)Holme J. J., Jabbar H., Germain E., Dinning J. (2018). Rethinking Teacher Turnover: Longitudinal Measures of Instability in School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47(1), 62-75.
(3)Michael Fullan. (2012). Stratosphere: Integrating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Change Knowledge. Pearson.
(4)Michael Fullan. (2015).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Routledge.
(5)Andreas Schleicher. (2018). World Class: How to Build a 21st-Century School System. Strong Nations.
(6)Hernando de Soto. (2000). The Mystery of Capital: 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 Basic Books.
(7)Joseph E. Stiglitz. (2012).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W. W. Norton & Company.
(8)Amartya Sen.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Diane Ravitch. (2013). 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Knopf.
(10)Simon N. S., Johnson S. M. (2015). Teacher Turnover in High-Poverty Schools: What We Know and Can Do.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The Voice of Scholarship in Education, 117(3), 1-36.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