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施麗珊

施麗珊:繁榮願景下 貧者往何處去

【明報文章】財政司長發表其第六份財政預算案,題為「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大概因面對疫症肆虐逾3年,本港經濟發展受重大打擊,預算案只着力於拼經濟,期望本港有如浴火重生的鳳凰,走向由治及興下的經濟大躍進,確立繁榮新願景。然而經濟發展下基層貧苦似乎缺席,既未能在預算案中看到如何受惠,亦看不到當局有何措施進行財富再分配,達至「共同富裕」願景。

經濟追趕式增長 紓困措施零碎

港府過去一年赤字1400億元,遠高於原預期的500多億元;惟隨着社會復常,財政司長預測今年本港經濟明顯反彈,全年經濟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未來數年更出現追趕式增長,平均每年實質增長達3.7%。在審慎的公共理財思維下,政府向來低估收入、高估支出,但仍預估上述比率,可見未來本港經濟增長勢頭實在「極為樂觀」。雖然下年度將屬赤字預算,惟似乎亦是短期和技術性赤字,反映政府財政「底子」良好、長遠收入充足,絕對有足夠公共財務資源應付社會需要,讓老百姓在經濟急速發展下過好日子、好生活。

然而預算案用上大量篇章,娓娓道出未來香港經濟繁榮圖像,卻一再沿襲以往數年預算案,行禮如儀地推出零碎式紓困措施(如綜援、長生津、高齡津貼、傷津、職津等額外半個月津貼,電費、交通費津貼等),全屬小恩小惠、聊勝於無,未能持續紓貧解困,更難達至共同富裕。

消費券是社會另一關注焦點。預算案建議向全港18歲或以上者發放5000元消費券,並未能針對社會上最有需要的基層市民。若扣除貧窮線以上住戶,估計逾三成市民並無基本生活需要,因此當局應只向基層貧窮者發放現金津貼或消費券,受惠對象亦應包括18歲以下的兒童。

精準扶貧無影蹤 公共開支欠承擔

預算案提出多項宏大的經濟及產業發展計劃,似乎獨欠回應精準扶貧的論述,各項發展大計未能聚焦令基層受惠。預算案只着眼如何做大個餅(經濟發展),卻未提出如何分好個餅(財富分配)。要做到精準扶貧,便要回答「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4個基本問題,界定貧窮對象後,便要思考如何扶助。由於政府坐擁龐大公共資源,實應透過積極的公共財政政策,完善社會財富分配;至於具體扶貧計劃,則可交由扶貧委員會和相關政策局跟進。

今份預算案是現屆政府上任後的首份,司長理應闡述未來5年公共理財理念。正如預算案指出,政府施政的最根本目標是照顧市民福祉;如何善用公帑,亦要以促進百姓福祉的初衷為本。然而預算案提及《基本法》第107條規定,強調長遠公共開支應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但卻未進一步闡述現屆政府如何理解公共開支的「合理水平」。

據最新估算,未來數年(2025/26至2027/28年度)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預測水平都低於25%,緊縮政策下導致本港缺乏充裕公共財政資源應對社會發展需要。司長在談及財政儲備功能時,提及是積穀防饑、維護金融穩定、創造投資收益;惟還應考慮如何提升社會整體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可是司長未有論述政府財政理念,亦無回應中央提及「共同富裕」、「精準扶貧」的施政理念,未有將達至合理分配經濟發展成果作為公共理財目標。

經濟增長往往伴隨物價升幅,加上本港大部分貨品由外地輸入,物價易受貨幣匯率影響,甚至出現輸入性通脹。雖然當局預期今年通脹只有約2.5%,惟觀乎未來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實質通脹極有可能高於預期;再加上全球能源及糧食供應緊張,當局需研究如何協助基層應對通脹風險:除了強化安全網、增加各項社會福利計劃津貼金額外,更可增設基層生活津貼以應對通脹額外開支。

財政司長曾提及在經濟困難時,政府要「睇餸食飯」,暗示不能大幅增加公共開支。然而,就算餸(錢)有多少,飯仍要吃;加上司長預期未來政府收入大幅增加,在貧富兩極化、社會服務需求有增無減下,當局更應加大公共開支力度,讓各項服務回應社會需要。

另外,因應個別壟斷性的行業企業盈利不合理地高企,當局長遠應考慮於特定行業(如能源及房地產業)開徵「暴利稅」,一來增加財政收入以取得更多資源持續改善民生,二來有關做法更合乎共同富裕原則。

Happy HK抑或Unhappy HK?

預算案提到啟動「開心香港」(Happy Hong Kong)活動,舉辦美食、遊樂和文青創作活動,令市民更開心地消費和刺激經濟。惟觀乎預算案缺乏持續且具承擔的財富再分配機制,欠缺經濟及產業政策以達至共同富裕目標,百姓無法共富,亦難共樂。

司長說香港過去數十年克服一個又一個挑戰、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峰。但與此同時,貧富懸殊愈見嚴峻,貧窮人口也同時走向一個又一個高峰,基層只能在手持數千元消費券和每月微薄收入之下拮据前行,恐怕亦難展笑臉,更遑論更開心地消費和刺激經濟。

作者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施麗珊]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