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轉眼一年。近期種種迹象顯示,西方陣營似乎不想再拖,可能有新行動。中國則繼續顯示「中俄友好」,但不知對方是否「俄中友好」?局勢如無突破,而中國又不作明顯以至實質調整,只會繼續陷於兩難,甚至愈來愈被動的境地。忽然記起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之句:「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放諸今天的俄烏局勢,中國更要記取《帝女花.上表》的歌詞:「有心毁碎齊眉案,須防寶殿有刀藏。」曲中所指的是清帝順治,如今則既要防美歐,也要防俄羅斯出賣中國。
(1)表面文章勿盡信 真章在枱底
──先看中國發表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實在無甚新意。當中提出的「六個堅持」,與一貫的和平共處、對話、合作等原則沒有分別。也許較有針對性的,只是「倡導大國帶頭講平等」,話鋒指向美國。對於俄烏局勢,《文件》則強調政治解決和不能打核戰。所以,外界對此無甚期望。
不過,既是「概念文件」,自然空泛。中國利用這類「空對空飛彈」來換取時間和空間,也是國際常態。所以,外界更關注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訪問俄羅斯時談了什麼內容?表面勸和?有實質行動的促和?還是作最壞打算的零和?這才是關鍵所在。
──不過,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王毅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非正式接觸」的內容推斷,美國已近乎攤牌。兩人在保密地點會面約一小時,也殊堪玩味。參考過去事例,東道國一定知道會面地點,但這些地點可以方便參與國測試或安裝反竊聽儀器。換言之,參與國對涉及的內容也向盟友保密;至於事後通報多少,則是後話了。
所以,外界猜測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的同時,也顯示中美關係某些緩和的可能(例如中美貿易和台灣問題;外媒報道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將赴美與美官員秘密會談),這樣才有機會減少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有利於西方對付俄羅斯。不過,美國又不想其西方盟友知悉中美之間的詳情(因為美國曾把在中國身上得到的利益凌駕在美歐利益之上),以免引起猜忌,雙方才有上述安排。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拜登突訪烏克蘭。美國還強調,這是首次有美國總統在未能控制關鍵設施之下,到訪正陷於戰爭的國家的首都;拜登並表示對烏克蘭增加軍備和金錢支援,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也陸續有來。這些都是強烈的政治信號,不單是對俄羅斯,也是對中國,暗示西方陣營對付俄羅斯的行動將進一步實質和具體化,促使中國思考和計算自己的利害,好自為之。
──容或上述都是外界猜測,但美國對中國的指摘則流露出雙管齊下策略。例如,美方指中國不能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援(美媒還暗示包括大殺傷力武器),其實是屬於輿論戰範疇多於實質(與近期的「氣球事件」相似)。中國在外交、政治、經濟、石油出口等方面協助俄羅斯,有迹可尋,不排除產生規避美國制裁的效果,但中國視為正常的國際關係和買賣。至於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大殺傷力武器,則屬誇大其詞,因為俄軍武器總體比中國先進,還向中國售武。
(2)各藏底牌 俄會否出賣中國?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值得注意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發言。他說,目標是要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失敗,但不要擊垮俄羅斯。這是務實的目標,因為西方陣營根本無法也無迫切需要打垮俄羅斯;只要讓俄羅斯退出烏克蘭,不再向西擴張,排除對西方世界的威脅,已是眼前最好效果。馬克龍的話,反映了西方陣營的虛與實。
──既然如此,不排除俄羅斯亦會考慮「硬啃不成,日後再算」。早前俄國總統普京表示願意與烏克蘭和談,但烏方不同意,皆因俄方要在「現狀」(把侵佔的烏國土地納入俄方領土)上「無條件和談」。如今形勢發展對俄羅斯愈來愈不利,所以亦不排除俄羅斯退而求其次,或先退以求日後。外交界近日還有猜測,俄羅斯喘定之後,為了自保和更長遠的利益,會否又與西方世界慢慢修好,甚至出賣中國的利益?歷史上,這類教訓俯拾即是,不可不防。
──由此伸展到中、美、俄關係。在美國眼中,俄羅斯不成氣候,不能威脅美國;但中國卻是上升中的實質威脅。假如西方陣營與俄羅斯為了取得各自的利益而妥協,眼前因俄侵烏而引起的衝突,即可逐步消退,屆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將可集中對付中國。所以,外交界也在觀察俄羅斯與西方陣營有沒有枱底交易?這不是天空小說,俄羅斯多年前試圖加入七國集團(G7)時的事例,也許是前事不忘的後事之師。
(3)中國如不調整 仍會陷於兩難
──按目前形勢,中國仍會跟俄羅斯保持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但已調整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不過在俄軍侵烏的問題上,俄羅斯失敗已顯而易見,中國曾一度觀望的如意算盤已不能打響;如不盡快調整,只會兩頭不到岸,既不能因支持俄羅斯而得益,還進一步破壞與西方世界的關係,嚴重影響全面復常的工作。
──中國也看到,西方陣營暫時解除俄羅斯的威脅後,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中國不會怕,但不能盲目,不能用左傾思維應對。現實情况是,只能靠「背後講數」。中國可以繼續自己的合縱連橫,可以繼續與美國唇槍舌劍,惟必須按中國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與美國互相妥協。這跟晚清的屈辱談判不同,但必須有務實的「妥協精神」(或稱政治哲學),不能寸土不讓,否則兩難之局不解。
──歸根結柢要看中國能否釜底抽薪?善待國民的正當、合理和合法權益(包括政治權利),歷來都是釜底抽薪的不二法門。中國經常指「外國利用人權和民主自由搞亂中國」,所以必然還擊。殊不知這樣做首先引起的是人心逆向、離散和反彈。其實,這些政治權利都是中國(包括香港)人民自發的要求,外國只是手到拿來、乘虛而入。可以預見,西方陣營解決俄烏戰爭後,將會繼續以類似方法向中國發動攻勢。
我經常想,在國際上,「今人結交為勢利」是不能扭轉的規律,所以「須防寶殿有刀藏」,而善待本國人民將是瓦解對手攻勢的最佳策略,不致授之以柄,為何又姍姍來遲呢?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