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立法會正在審議《城市規劃條例》有關精簡發展程序的法例修訂,其中極具爭議的修訂,會將公眾申述程序由3次減少至1次。新思維較早前舉辦論壇,邀請到規劃師學會前會長周日昌、來自民主黨的城市規劃師吳永輝、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以及關注條例修訂的市民和區議員一起參與討論。
政府經常指出,減少市民出席申述的機會,可以縮減4個月的程序時間。當日論壇上,規劃師吳永輝提出一個非常獨到的觀察:西九文化區及啟德,都在2000年代初經過法定程序完成規劃發展大綱圖,距今超過20年,但區內仍有大量土地未被發展;顯而易見,政府落實工務工程進度緩慢,才是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另外,吳希文亦指出,城市規劃條例中的公眾申述加上社會壓力,令政府在過程中吸納到民間意見,主動改變規劃意向,成功保育景賢里和前中區政府合署建築群,即是今日的律政司辦公室,創造了良好的城市規劃和歷史保育。新思維更加認為,整個「保育中環」項目,更是豐富了香港的文化和歷史內涵,現有的規劃條例應記一功。
公眾參與是良好公民社會一部分
香港暫時未有完整的民主制度,在極富爭議及商業價值的城市規劃程序,良好的公眾參與制度應該被保留,以免市民及外國駐港企業,又有事實指控香港不斷「變形走樣」。新思維反對縮短任何收集公眾申述及意見的時間;就公眾申述機會,起碼要保留首次申述意見及上訴申述。
我們亦提出有關加快城市規劃程序的建議:第一,為加快審議城市規劃個案申請,政府可以增加城規會委員人數,加開更多個案會議;第二,建議增加城規會人員,加快處理個案文件及召開會議。
另外,由非土地擁有者提出的規劃申請(俗稱「12A申請」),新思維建議保留,以確保公眾可以對個別地區或地段,提出有益、有精闢睇法的建議。政府不應抹煞「智慧在民間」。
將軍澳「再填海」 令居民憂慮
近期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南海面「再次」填海,興建6個厭惡設施或特殊設施,例如垃圾轉運站、海上垃圾收集站、水泥廠、未來的電力接收設施等,居民和立法會議員、當區區議員都不知道已經進入正式的公眾諮詢程序。
將軍澳港灣已經成為維港東部的海濱城市;新建成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已經成為郵輪乘客由鯉魚門進入維港的第一個香港標誌,將軍澳灣似有日本橫濱港的優美休閒感覺。如果海上出現一個填海平台,上面有6個厭惡設施,景觀相當突兀!
新思維促請政府審慎同居民商討,當局擬議興建多個厭惡設施的填海規模,有否其他替代方案?例如垃圾轉運站能否以岩洞收藏,縮減填海範圍,並且完善將軍澳海濱走廊接駁至九龍東維港一帶,貫通旅遊景點鯉魚門石礦場及鯉魚門大街,同時兼顧發展需要、提升生活質素及保育將軍澳港灣。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崔定邦是新思維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