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上周履新,昨日闡述5項重點工作方向,包括探討在北部都會區興建會展設施,並會檢視貿發局海外辦事處的佈局及資源(見表)。對於中美關稅戰,馬時亨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日在任,不穩定因素就一直存在,「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總統」。他說關稅戰對商界非「世界末日」,有信心本港能轉危為機。
檢視海外辦事處佈局資源
馬時亨本月接替林建岳出任貿發局主席,昨與貿發局總裁方舜文出席傳媒茶敘。馬時亨指本港會展場地不足,以內地和印度為例稱當地展覽場地較香港更大,認為需要迎戰,倡探討在北都興建會展場地,維持競爭力。方舜文稱,要思考第三個會展中心與灣仔會展及亞博館的分工,達至優勢互補。
貿發局現設51個海外辦事處,其中13個位於內地、15個位於歐美,東南亞及中東分別有7個和3個,其餘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馬時亨稱將檢視海外辦事處佈局、資源和人手分配,因應地緣政治考慮增設辦事處和增加資源。被問會否在「一帶一路」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增設辦事處,他說尚在研究。
馬時亨並提出在貿發局旗艦活動「亞洲金融論壇」加入產業元素,以及用「機會主義」心態隨全球趨勢舉辦展覽活動;繼續支援中小企數碼化及開拓新興市場。
談關稅戰 信商界可轉危為機
就中美關稅戰,馬時亨認為營商環境充滿不確定,但商界見慣風浪,有信心今次同樣可以轉危為機。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昨舉行首次會議,馬希望談判有突破,冀中美雙方增加交流,特朗普倘訪華,能改變華府對中國的態度,但指因為特朗普的性格,「變和不穩定的因素,永遠都在」。
方舜文則表示,由於中美暫停「對等關稅」90天,不少廠商把握時間「出貨」,相信本港第二季出口貿易表現不會有大問題。
認同需與歐美溝通 暫未擬外訪
馬時亨去年建議商界和民間到歐美解說香港實况,包括貿發局可組團外訪,爭取歐美資金重返香港。被問到上任貿發局主席後有何相關工作,他說貿發局的任務是「做生意」,認同需與歐美溝通,但承認政治環境有影響。他表示貿發局未來一兩個月未有外訪計劃,強調外訪地點要視乎市場需求,而非按個人喜好而定。
方舜文則說貿發局是「做實事」,只要當地有商機就會出訪,早前曾組織業界到訪美國,也一直邀請外商來港了解現况。「很多(外商)說比想像中好很多,他們覺得做到生意,通過他們的口,再傳給其他企業,成效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