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可無創治肝癌的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系統被譽為「治癌神器」,但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向本報稱,療法仍處於早期階段,需更多臨牀研究數據,尤其局部復發率及病人存活率,但認為Histotripsy前景佳,有潛力成為肝癌治療新選擇,下一步應開展對比研究,評估新療法與現有療法優劣。亦有肝科專家稱未能排除此技術其他副作用,例如癌細胞會否未全滅,並在震碎後擴散,需看較長期的癌轉移數據。
下步應對比與現有療法優劣
潘冬平指出,本月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評估230名病人以Histotripsy治療肝癌後併發症情况,即安全性研究,而評估癌症治療方法亦需看治療效果,包括即時消融腫瘤的效果、中長期局部復發概率及病人3年或5年存活率,而Histotripsy技術現僅有即時消融的數據。他亦提及,最新研究雖只錄得12宗個案報告有併發症,但「安全性高不等於沒有併發症」,研究顯示有3個病人術後出現門靜脈栓塞,屬有可能導致肝衰竭的併發症。
籲勿因獲FDA批准便覺療法成熟
潘強調,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醫療儀器較藥物簡單,而Histotripsy獲批可臨牀治療肝癌是基於一個涉及44名病人的研究,有關治療仍在早期階段,提醒病人勿以為該治療獲得美國FDA批准,便認為有關療法已相當成熟。不過,他認為新療法「promising(有前景)」,但需多跟進病人一兩年,並需做隨機研究,對比新療法及現有治療方法效果等。
至於與現有標準治療對比,潘冬平指出,Histotripsy確實為部分不適合現有療法的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舉例射頻消融不適合治療臨近膽管的腫瘤,但Histotripsy需全身麻醉,且治療時間亦較射頻消融長,而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仍是「最好、最徹底、最標準的治療」,強調病人選擇時應先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