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陳凱欣:夜診等配套未處理 彭鴻昌憂掀私營漲價潮

【明報專訊】醫衛局昨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前食衛局政治助理、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形容今次措施屬「頗大的醫療融資改革」,但認為提出改革的同時,有需要給市民更多選擇,其中急症室非緊急收費增加,惟夜診等配套未同步處理。她認為引導市民使用私營服務時可從自願醫保着手。

陳倡自願醫保着手 引導至私營

陳凱欣以仁安醫院急症室為例,半夜收費約1000至1500元,認為自願醫保計劃可涵更多非住院開支,舉例經保費攤分後,若受保市民只需付300元便可到私院急症室,將有助引導市民使用私營服務。

陳認為政府提出改革的同時,有需要給市民更多選擇。她以逾40萬人口的深水埗區為例,現有6間普通科門診,只有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營運至晚上10時,不少長者因而在夜間及假日「被迫」到明愛醫院急症室。她說急症室非緊急收費增加,但門診配套未同步處理,有必要爭取在明年加價前做好安排。

陳舉例專科門診覆診由80元增至250元、家庭醫學由50元增至150元,本應「小病盡快看、不要待大病才看」,在多項收費增加下,市民或因而延遲診治,令病情變重,新機制未能排除相關情况。

林哲玄:不同意費用封頂劃一

醫衛界議員林哲玄認為改革措施未觸及「基層與上層」、「公營與私營」之間的連接。他不同意劃一對所有市民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定於1萬元,認為中產上限訂於4萬至5萬元是可接受,如病人連續多年有醫療需要,可再逐年調低收費上限。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收費加幅「驚人」,另新增收費項目,市民未必容易接受。他憂慮急症室加價貼近私營醫療收費水平,或引發私營醫療「漲價潮」,許多市民最終或仍選擇到公院急症室。他認為當局應加強公營基層醫療服務,包括強化家庭醫學診所角色,增加夜診服務,以分流部分急症室病人。

醫管局港島東聯網前總監陸志聰認為收費調整大原則正面,按病人病情和經濟情况提供資助,能更好運用公帑。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