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賣地佔收入3.2% 陳茂波:不依賴 學者:應發展新經濟引擎填補流失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計2025/26年度地價收入210億元,仍處於低位。財政司長陳茂波昨表示不希望過分依賴地價收入,謂利得稅、薪俸稅等收入更重要,又稱可考慮分期付款及拆細地皮,以增投地誘因。學者認為,長遠應透過新經濟引擎填補流失的地價收入。

2021/22年度政府地價收入逾千億元,近年銳減,2025/26年度預計有210億元,佔政府收入3.2%,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共佔近44%,預計有1922億及965億元。自2021/22年度,利得稅收入連續4年維持約1700億元,同期薪俸稅收入均為700多億元;2024/25年度修訂預算的薪俸稅收增至880億元。

稱利得稅薪俸稅等更重要

陳茂波昨向立法會財委會簡報預算案,多名議員關注賣地收入。選委界周文港稱,地價及印花稅收入難以取代,建議防止樓市「過冷」,並推出學生宿舍用地等維持賣地收入。陳茂波說,地價以往是政府最主要收入來源,惟導致早年土地供應不足、樓價飛升,「我們不再希望特區過分依賴地價收入,要發展經濟,利得稅、薪俸稅各方面的收入更重要」。

可考慮分期付款拆細地皮

經民聯林健鋒問政府會否考慮拆細地皮、容許分期付款、重推勾地表等,以增發展商投地誘因。陳茂波稱拆細地皮是當局方向,但部分地段發展要有規模效益,未必適合;至於分期付款,他說「不是絕對無得諗」。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說,賣地屬非經常收入,「一有冬瓜豆腐就很容易冧」,長遠應發展經濟引擎如創科等帶動收入。對於短中期如何填補地價收入缺口,他強調仍須穩定樓市,既讓地價回升,連帶恢復消費信心。他認為當局尚有很多板斧,包括道路收費、增加金融產品、上調博彩稅和薪俸稅最高收入級別的稅率等。

量入為出指經營帳? 陳:看整體

政府「非經營帳目」在未來5個年度維持赤字,陳茂波昨沒正面回應何時恢復收支平衡,重申要把握時機投資基建發展、培育創科,適度發債與利用市場資金是合適做法。在電台聯播節目被問到《基本法》「量入為出」原則,是指經營抑或綜合帳目收支平衡,陳稱管理公共財政應整體審視綜合帳目,不能「每年獨立計」。

今年預算案沒再提及交椅洲人工島,新民黨李梓敬問是否「胎死腹中」。陳茂波稱科技發展及新冠疫情致辦公模式改變,需審視人工島土地規劃,「先集中精力,全力加速推進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一定排在之後」。多名議員關注向陸路離境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陳強調政策尚待研究。

(2025/26預算案)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