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衛局曾預告於《財政預算案》公布前交代公營醫療收費檢討方案,最終昨日預算案稱檢討結果「年內公布」。政府消息稱需時研究收費結構調整的影響,目標數月後公布方案,又重申檢討非因財赤,指現時公帑補貼公營醫療服務比例近98%,長遠難維持。有關注病人權益組織期望檢討考慮基層及長期病患者負擔能力,尤其無領取政府津貼卻有經濟需要者。
衛生經常開支預算增5.6%
2025/26財政年度衛生經常開支預算為1153億元,較2024/25年度修訂預算增加5.6%,當中醫管局獲撥款破千億的1002億元,增加3%。政府消息指人口老化下衛生開支難減,這次衛生開支預算已比原本規劃減少2%,與2025/26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的節省幅度持平。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稱感謝政府面對財政壓力仍增加該局撥款,將致力善用資源,減少浪費。
公營醫療收費檢討方案原定去年底公布調整方向,其後醫衛局長盧寵茂稱預算案前公布。被問為何推遲公布,政府消息指因需時研究收費結構調整的影響,包括會否導致原在私院治療的病人回到公院、會否令部分病人延遲治療等。
消息指本港公營醫療服務中,公帑補貼近98%,檢討方向之一是合理降低補貼比例,又指日本、英國等在推行強制醫保基礎上,政府補貼公營醫療服務佔比僅約80%。消息稱亦會考慮共付模式,指成本高低會影響病人使用醫療服務,但不會劃一共付水平。
社協倡無領津基層減免
社協幹事彭鴻昌稱,問卷調查發現基層及長期病患者希望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最多加一成;部分人雖無領政府津貼,但經濟情况較差,他呼籲檢討後能專門針對該類人設收費減免機制。
另外,政府將按最新人口結構、規劃和發展情况,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原定規劃2026至2035年)的項目分佈、規劃及優次等,消息指檢視後的計劃會規劃2041年及之後,所有項目皆會「重新」檢視,目標今年內有結果。彭鴻昌說人口老化趨勢不會改變,醫療需求會持續增長,盼檢討後服務量不受影響,包括原計劃增加的9000張病牀。
醫院發展計劃重新檢視
醫療和社福開支被點名要檢討。被問會否考慮提高受津助非政府機構削減資助的幅度,政府消息無正面回應,重申要再思考減開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