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推行5年斥資1.66億 去年回收量超目標四成

【明報專訊】即將結束的「中央收膠先導計劃」推行5年,政府合共批出6份合約,總值1.66億元,以委託承辦商收膠,每年平均約3300萬元。環保署表示,計劃訂立目標為每年回收5000公噸廢塑膠,而去年截至12月下旬總回收量逾7000公噸,超過目標四成。以去年回收7000公噸廢塑膠推算,每公噸平均花費約4700多元公帑。

回收率止跌 2023達7年新高

塑膠重量輕但體積大,物流和回收運作成本高昂,過去回收率偏低,2018年曾低見7%,該年回收量6.4萬公噸。自2020年初開始推行「中央收膠」,回收量止跌回升,全年回收10.2萬公噸,回收率升至11%(見表)。環保署上月公布的2023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本港整體塑膠回收率升至14%,是7年高位,全年回收12.8萬公噸廢塑膠;至於棄於堆填區的廢膠約77.4萬公噸,當中膠袋最多,約31.6萬公噸,其次是雜膠,約29.6萬公噸。

環署:屋苑不受影響 按機制支援

環保署表示,中央收膠先導計劃完結後,所有現時由先導計劃服務的屋苑不受影響,環保署會按現有合約機制及實際情况,支援受影響的綠在區區營辦團體。署方表示,所有綠在區區設施均接收由家居產生的廢塑膠,例如發泡膠製品,再轉交署方核准的下游回收商作妥善處理。至於其他未能經一般回收再造工序處理的廢塑膠,隨着技術發展,不少已可被製成環保磚或隔音裝置等。

此外,為支持回收業發展,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改善專供回收用途短期租約用地的措施,包括放寬使用條款限制和改善招標安排,希望善用土地資源,以提升回收處理量及支援長遠回收網絡發展。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