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本港樓市不振,加上售樓收入料今年起逐減,影響到港鐵現金流。港鐵消息人士表示,港鐵未來10至12年在保養更新及多項新鐵路工程等投資或至少逾1600億元,惟近期土地招標成績欠理想,料相關收益需延後,現金收入恐未能應付龐大投資,港鐵正研開源節流方案,包括考慮發債融資、出售或抵押商場或其他物業。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回覆本報稱,各鐵路項目是由政府要求興建,開支不應全由港鐵承擔,建議政府循公私營合作鐵路發展模式分擔,又認為出售物業套現並非可取方案。
方案未定 或推「組合拳」
港鐵消息人士強調,最終採納何種開源方案現仍未確定,有可能以「組合拳」模式,選擇在最適合時間推行。
就未來開支,消息人士指出,港鐵2023至2027年已需投入650億元更新及保養鐵路資產;2027至2034年落成的新鐵路線包括洪水橋站項目、屯門南延線、小濠灣站項目、東涌線延線,以及東鐵線古洞站,預計相關投資額達1000億元,即涉逾1600億元。若加入研究中的北環線及南港島線西段,新鐵路投資額或達逾2000億元,消息人士稱「相當於港鐵現時巿值約兩倍」,港鐵現金流收入難以應付龐大投資計劃,需另覓其他融資渠道。
樓市弱或被壓價 研抵押套現
消息人士透露,開源可能方案之一是發行30年長期債券,而港鐵現在負債比率約三成,估計巿場可接受比率最多達六成。另消息指出,港鐵亦不排除出售資產,包括旗下商場或其他物業,但消息人士承認在目前巿道下,出售商場物業或被壓價,所以亦可考慮將商場物業向銀行抵押套現。
消息人士強調,港鐵無論舉債抑或出售資產都是應付現金流問題,因近期地價收入不理想,例如最近東涌新發展區項目一度流標,要拆細重推,強調這些土地收益只是延後,而新項目完成後,港鐵規模會較現在大一倍。
節流方面,消息人士稱港鐵會引入新科技,令更新舊設備更精準,減少浪費。對於現金流不足下會否考慮減少派息,消息人士表示要由董事局決定,但政府作為大股東,每年從港鐵收取60億元股息,在政府千億元財赤壓力下,估計不派息機率不大。
田倡土木機電工程公私營分擔
政府外匯儲備豐「有力舉債」
就港鐵未來面對龐大工程支出承擔,田北辰形容「呢壇嘢我就好大反應」,將就政府今年《財政預算案》提交建議,促請推動公私營合作鐵路發展模式。他建議土木相關工程由政府負責,與機電相關例如列車、信號系統、路軌等部分則由港鐵負責,土木與機電工程開支比例一般為7:3。他說港鐵在境外包括深圳、北京、倫敦等的鐵路項目,亦以此模式推展。他預計港鐵未來工程開支3000多億元,按以上分配,當中2100億元由政府負責,其餘900億元由港鐵承擔。他形容政府雖面對財赤,但同時外匯儲備達數萬億元,赤字金額與之相比屬小數目,認為政府「絕對有能力舉債」;而港鐵僅為上市公司,政府發債能力必較強。
田又說,土木工程由政府以工務工程推展,由土拓署負責,可省卻額外審批流程及時間,有助減省工程開支。至於公私營合作下港鐵料需承擔900億元,他認為屬港鐵能力範圍,涉及過境票價收益多,相關項目舉債較易;至於現時市况下出售商場資產換取現金流,他認為並不可取。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