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昨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共71項措施,包括提升場地硬件(見表1)。當局明年展開研究放寬不同場地限制,提供更多表演和展覽場地,包括容許工廈改建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有中小型藝團表示歡迎當局研究放寬場地限制,認為藝團不需因使用百人場地而有票房壓力,令更多實驗性質作品可萌生。《藍圖》提出全面檢討藝團資助制度,擬加入主要表演藝團「進出機制」(見另稿)。
《藍圖》4個發展方向分別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展香港特色文化內涵」、「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建立國際平台,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每個方向分別有14至24項措施。其中,當局會完善博物館體系,包括期望明年在九龍公園歷史建築內設中華文化體驗館、規劃建設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等。
多年稱因安全拒工廈表演
政府2018年起重啟「活化工廈」計劃,翌年放寬地契豁免書申請政策,准許工廈個別單位用作5類非工業用途,例如影音錄製室、電影公司等,但基於公眾及消防安全考慮,單位用途不涵蓋公開表演。當局有關說法至今年7月回應議員質詢時仍維持。不過,《藍圖》提出明年起研究容許將工廈單位改建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並容許戲院作現場表演,以提升表演場地硬件數量和質素。
演出須牌照 胡恩威冀鬆綁
根據《公眾娛樂場所條例》,任何人如在任何場所舉行公眾娛樂項目或活動,而營辦者有權控制公眾進入處所,均須申領公眾娛樂場所牌照。「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認為,現行法例追不上時代,德國及日本相關法例較有彈性及因地制宜,冀當局拆牆鬆綁。
當局就《藍圖》徵詢藝文界意見,胡透露九大藝團一直提倡需設各自專屬劇場,有助建立及培養觀眾群,但有關意見似未被採納。他形容現時九大藝團「寄居」康文署場地,不時爭場,「何况中小型藝團呢?」他強調任何藝術表演最重要是場地,政府若要鞏固香港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地位,應先檢討場地不足問題,「製造多些場地才可製造專業,有了專業才有產業」。
缺場地需爭 九大藝團爭設專場落空
「爆炸戲棚」創辦人陳恩碩稱,香港表演場地不足,如有更多不同種類表演空間,對業界有直接幫助,亦可減財政壓力,舉例如有容納數十人的場地,藝團便不需因使用百人場地而有票房壓力,令更多實驗性質作品萌生。
小型藝團「音樂劇作」藝術總監陳健迅歡迎當局研究放寬不同場地限制,特別是工廈,相信有助更多中小型藝團發展。至於爭場問題,他說業界與康文署一直有良好溝通,預約場地時署方會盡快幫忙,但場地及日期未必最理想,「各區大會堂等熱門場地就未必輪到中小型藝團」。
擴設施覓新地 改訂場政策
《藍圖》提出一系列措施提升表演場地硬件,包括改善和擴建博物館、圖書館、表演場地等文化設施,爭取資源並物色土地在新發展區興建表演場地和其他文創產業設施;亦會重訂文藝場地預訂政策,將專業表演與團體用途分開處理等。文體旅局長楊潤雄稱,期望文創產業的增加價值在10年後達2000億元,就業人數增至26.4萬,分別較2022年多近780億元及逾4.2萬人。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