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籲檢討三層應急機制 八成未見精神問題 防自殺勿「醫療化」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底因應學童自殺潮,在全港中學推出校本「三層應急機制」,以及早識別及支援有自殺風險學生。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稱認同應及早識別,但去年15歲以下自殺個案有八成生前沒有精神問題紀錄,很多自殺個案事前未必有高風險徵狀,在醫療診斷下亦未必有精神病,要在眾多學生中找出有自殺風險個案較困難,當局應反思靠有關機制是否真的能識別高危學生,提醒應避免將自殺問題「醫療化」。他認為防止自殺工作應更着重強化學校及家庭功能,着力改善整體氛圍。

教局:已聘顧問檢視成效

三層機制將運作至今年底,第一層為學校及早識別及優先輔導較高自殺風險學生;第二層是若學校人手不足,教育局會將個案轉介至社署跟進;第三層為由校長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學生予公立醫院精神科,緊急個案會優先處理。對於如何應對15歲以下自殺個案上升及會否延長機制,教育局回覆稱,估計去年15歲以下輕生情况增長,與疫情期間學生社交生活受影響有關,據局方紀錄,以往疑自殺身亡個案絕大部分為中學生。局方稱會密切留意機制運作,已委聘顧問檢視機制成效。

葉:或只一次責罵 一時想不開

葉兆輝說,去年15歲以下自殺個案八成生前沒有精神問題紀錄,部分或因未及早識別,但亦可能是其自殺原因無法提早識別,「可能只是一次被責罵,一時想不開」,提醒防自殺工作切忌醫療化,「不要覺得自殺一定有精神病,或有精神病一定會自殺」,改善整體校園及家庭氛圍更重要。他透露政府已委託中心檢討機制,已有校長向他反映,希望即使機制不延續,日後仍有途徑供學校求助。

女長者自殺減 料因疫後重啟社交

另外,中心研究發現,去年60歲或以上自殺率由20.4稍跌至19.4,當中女性下降25.9%,男性則升近一成。葉兆輝認為,長者自殺率改善與疫後重投社區活動有關,女較男更願重啟社交,故改善較大。

報告亦發現15歲以下自殺個案中,觀塘及九龍城區佔比較高。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稱,兩區青少年比例較低、資源較少,亦有多舊樓和劏房戶,希望兩區學校加強支援學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