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跟進疏忽照顧個案學者:缺課遲到欠款皆信號 盼各界勿怕麻煩

【明報專訊】中大兒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陳鳳英跟進涉疏忽照顧的虐兒個案長達12年,每年最少跟進20名懷疑受虐兒童,稱這些個案問題不少源於父母。她說,比起身體虐待、性虐待,疏忽照顧往往最難被揭發,很依靠每人「瞎子摸象」,不放過每一幀微細的不尋常畫面。她續稱,學童長期缺課是「很大的警號」,盼各界尤其專業人士「勿怕麻煩」,「如果那個reward(反饋)是令一名小朋友重回正軌,就有機會改變他的一生」。

缺課不外家庭問題學童焦慮

據教育局資料,2014/15至2022/23學年期間,每學年分別有312至676宗個案須跟進6個月或以上仍未穩定復課(見表二)。醫生陳鳳英表示,本港社會重視學業成績,學童長期缺課不外乎兩大原因,「一是家庭導致你返不到學,二就是學童本身有焦慮等問題」。她舉例,自己每年跟進的涉虐兒個案,大部分父母一方染有毒癮,待母親分娩時發現毒品始揭發事件,惟經調查後其中3至4宗嬰幼兒個案有年長兄姊,「而這些哥哥姊姊大部分也有缺課問題」。

長期缺課的學童往往錯失發展腦部認知、社交能力機會。陳鳳英記述,曾有個案於整個初小階段均沒上學,「不懂看字、數理很差,加減乘除統統不行,乘數表一定不懂」,猶幸學校在其復課後提供大量支援,助其追回進度,更奪最佳進步獎。她說,年幼學童要追回進度並非不可能,只是付出很大努力,「但有誰能提供這努力呢?最好的是父母,但這些家庭的父母本身也有無法解決的自身問題」。

問題癥結在「識別個案」

陳鳳英認為,識別出懷疑虐兒個案後,社署的整個跟進程序算是完善,惟問題癥結在「識別個案」一環,除了缺課、遲到,學童沒吃早餐、無書本、拖欠繳款等均是「蛛絲馬迹」,「這些問題每人也知道,但有誰會開始展開調查呢?」她說,現時學校須先取得學童家長同意才能將個案轉介予綜合家庭服務,致學界、社工疑惑「究竟可不可以在沒有父母同意下尋求社署的協助呢?」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