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牙科街症額減半 輪籌最少等7小時 審計倡疫後應復常至4萬個 衛署同意增額

【明報專訊】本報曾於前年8月報道,衛生署在全港11間診所向市民提供的牙科街症服務,於新冠疫情下常現基層市民通宵排隊「等剝牙」人龍。審計署昨日發表新一份審計報告,揭示長時間輪候問題未解決,有4間診所約下午5時已有人排隊,等候至少7小時取籌。報告披露,2022/23年度牙科街症服務籌額較2018/19年度大減五成,減至兩萬多個。審計署建議衛生署採取措施,加強向有需要市民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將服務量至少增至疫前每年4萬個籌額水平。

明報記者

衛生署表示同意建議,指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提議2025年內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增加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名額,應是可行解決方法,將服務量恢復至疫前水平。

衛生署2022年起推行初步登記安排,於11間政府牙科診所提供牙科街症服務,並在街症服務當日凌晨12時開始登記病人資料。審計署發現,2018/19至2022/23年度,11間診所的派籌數目由40,322個大減至20,337個,派籌比率由92.3%增至99.2%(見圖)。另外,審計署去年12月及今年2月到訪5間診所,發現有4間診所約下午5時已有人排隊輪候翌日牙科街症服務的籌號。

4診所黃昏已見人輪籌

街症診所牙醫空缺 11%增至24%

衛生署解釋,由於新冠疫情爆發,籌額自2020年1月起減少,七成半牙醫被調配執行多種防疫抗疫職務,相關牙科服務需縮減,而在設有街症的政府牙科診所工作的牙醫空缺率,由2018/19年度的11%,增至截至去年10月的24%,故2022/23年度的籌額僅能為2018/19年度的約一半。審計署建議衛署應採取措施加強向有需要市民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將服務量至少增至疫情前每年4萬個籌額水平。

報告指出,衛生署無就轄下7間設於公立醫院的口腔頜面外科及牙科診所,備存有關新症及覆診預約數目的管理資料;醫管局亦無就轄下6間設於公立醫院的口腔頜面外科及牙科診所,備存有關穩定個案輪候時間和輪候首次預約的穩定個案宗數的資料,不過審計署審查醫管局截至今年1月25日穩定個案的預約,發現最新預約為訂於該日起計的8至63周,當中明愛醫院的輪候時間最長。

醫局衛署部分診所無備存預約資料

審計署建議,衛生署應備存相關資料,按情况與醫管局合作編製相關數據;建議醫管局應備存相關資料,按情况採取措施縮短輪候時間;又建議醫衛局長在合併衛生署和醫管局的醫院牙科服務時,考慮審計署意見及建議。醫衛局長、衛生署長及醫管局行政總裁皆表示同意。

至於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報告指據衛生署2017年10月1日至上月31日的津貼及服務協議,10個非政府機構須營運23支牙科外展隊,目標是每年為至少4.3萬名使用者提供服務,惟在2020/21至2022/23年度間未達標,兩間機構更連續3個年度低於建議目標服務人數的50%。衛生署稱,協議訂明的人數,是非政府機構力求達到的人數,僅供預算資助額之用,並無規限性。

(審計報告)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