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擬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容許非本地培訓護士來港執業。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研究)林清昨稱,本地培訓護士實習時數多於不少國家和地區,達1400至1600小時,建議當局考慮減至約800小時,同時助院校增加護士課程學額,以處理人才短缺。
本報昨向醫衛局查詢減少本地護士實習時數是否可行、需否檢視由護士管理局向非本地培訓護士提供的執業考試安排,截稿前未獲回覆。
稱港1400小時多於外地 可減至800
林清昨在港台《星期六問責》稱,香港護士課程院校即使教學設備足夠,但面對實習名額不足問題,尤其專科,不少實習名額由醫管局批出及私家醫院提供,建議當局考慮本港培訓護士實習時數減至約800小時,「如果實習時數減低,所需的實習名額亦少很多,可訓練的(護士)學額就增加很多」,強調護士質素不會變差,其間有臨牀教師指導。
醫衛局早前向立法會遞交文件,稱2018至2022年在護士管理局舉辦的註冊護士(普通科)執業試中,新註冊非本地培訓護士每年只有2至25名。醫衛局長盧寵茂本月10日稱,近年通過本港執業試並新註冊的護士維持在低水平,以2021年為例,合格率僅10%。林清認為有空間討論需否更改考試方式,但認為執業試不困難,甚至較本港護士課程考核內容簡單,料部分非本地資深護士考試時忘記基本知識。
港英文主導 林志釉憂非本地護士難應付
出席同一節目的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擔心非本地護士質素,包括能否應付本港以英文主導的醫療體系,「因為(本港)病歷、藥物名稱等都主要用英文」。
醫衛局早前提出擬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其一途徑是「特別註冊/登記」,不論是否永久居民,於指定機構全職受僱一定年期且獲僱主機構確認「表現令人滿意及稱職」,可在港正式註冊或登記成為護士,毋須參加執業試。盧寵茂其後補充,最終是否免試由護士管理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