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吸納人才和扶助企業措施,香港中華總商會認為,重推「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有助吸納企業、人才和資金來港投資,帶動經濟發展,建議當局應考慮在北部都會區設「國際大學城」,鼓勵國際知名大學開設分校,相信有助吸引海內外師資和人才匯聚香港;又認為當局應優化現行輸入人才計劃,配合各產業營運需要,紓緩個別行業人手長期不足,長遠完善及制訂全面人口政策提高出生率等,為勞動力「增添新供應」。
就搶人才政策,香港工業總會稱當局正準備更新「人才清單」,將展開人力資源推算,期望當局因應本港產業發展可能的各種空缺,制訂長遠人力資源策略;同時歡迎職訓局推先導計劃,讓中學生及早接觸職專教育,加上政府計劃恆常化應用教育文憑課程,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課程,相信能培育本地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工總籲按產業空缺訂人力策略
扶助企業政策方面,預算案提出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延長至明年3月底等。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相信,措施有助中小企紓解流動資金,鞏固業務復原;廠商會建議政府考慮全面開放「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的地域限制,擴大資助範圍至主攻本港市場的項目,配合港商加緊在本土及「一帶一路」國家拓展業務版圖的趨勢。
香港總商會稱,支持預算案着力促進數碼經濟發展,並完善知識產權及爭議解決機制,認為本港經濟正在轉型,科技、創新及數碼轉型將引領變革,本港需更多配套服務和專才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又形容撥款支援中小企數碼轉型和扶持初創企業,以鼓勵服務供應商升級轉型、投資基建和配套服務,屬「向前邁出的積極一步」。
(2023/24財政預算案)
相關字詞﹕財政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