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關稅仍未明朗,環球經濟增長或進一步放緩。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慶祥表示,儘管關稅將對亞洲經濟構成負面影響,惟區內通脹溫和予各亞洲央行減息空間,加上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及亞洲貨幣轉強等趨勢,將利好今年亞洲本幣債券表現。
黃慶祥指出,亞洲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美國加徵進口關稅,將影響區內經濟增長,實際影響程度仍有待貿易談判取得成果,但相信美國要與各國達成共識並非易事,預期貿易談判難於短期結束,可能需時數月,因此各國為減低對出口美國的依賴度,開始加速建立新貿易體系與加強區域合作,如今年5月於米蘭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包括日本、中國及韓國在內的東盟+3成員國一致同意大力支持《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的實施,又如近期歐盟積極推進與亞洲地區的新貿易協定,以對冲美國關稅的影響等。
通脹溫和 各亞洲央行有減息空間
然而,新貿易體系建構需時,要於短期內減低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部分亞洲市場轉向提振內需消費,包括透過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及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黃慶祥稱,雖然加徵關稅或會推升美國通脹,惟料亞洲與美國面對的通脹壓力迥異,基於美國較容易對來自亞洲各國的產品加徵更高的關稅,反觀亞洲地區相對較難對美國貨品加徵較高關稅,同時亞洲區內的出口商正尋求將未能出口至美國的貨品轉銷至其他市場,為增強貨品的競爭力而降價,預期亞洲經濟增長放緩下,區內供應鏈的競爭將更為激烈,以致美國加徵關稅有可能會令亞洲通脹不升反跌,區內通脹有望維持於溫和水平,此環境將給予各亞洲央行進一步減息的空間,對亞洲本幣債價有一定支持。
去美元化趨勢利好亞幣
減息以外,去美元化趨勢亦將利好亞洲本幣債券表現。黃慶祥指出,最近美國失去最後一個Aaa主權信貸評級,市場關注美國聯邦政府未能改善財赤的情况下,債務將進一步增加,並憂慮美國近期的貿易政策,或影響美元於國際貿易間的地位,導致部分資金流出包括美債在內的美元資產,但認為即使目前市場現去美元化趨勢,預料美國也不會出現大規模資金外流,基於暫時仍未有其他貨幣可取代美元,惟預期隨着愈來愈多投資者於重新平衡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時,傾向增加美國以外市場的配置,除歐元區、英國及澳洲等已發展市場債券可受惠外,亞洲本幣債券亦有望受益。
黃慶祥表示,由今年初至6月初期間,亞洲本幣債券以美元計的總回報接近6.5%,不僅較環球政府債券期內約3%至4%的總回報為高,也較市場年初的預期為佳,基於年初市場普遍預期特朗普上場將支持美元匯價,而過去兩年美元偏強下,亞洲本幣債券表現持續受壓,惟隨着今年以來大部分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5%至6%,吸引不少資金流入亞洲本幣債市,債價加上貨幣升值,提升了亞洲本幣債券的總回報,認為今年亞洲貨幣匯價相對偏強下,將續支持亞洲本幣債券表現。
黃慶祥續稱,亞洲貨幣的利好因素,除美元走弱外,具經濟基本面支持是另一因素,儘管環球經濟增長放緩,惟近年亞洲經濟相對展現韌性,也吸引投資者將部分資金配置於亞洲市場,如近期流向亞洲的資金,不僅投向區內債市,區內股市同樣受惠,目前亞洲本幣債市中大多為政府債,雖然區內經濟增長放緩,但預期不會推升債券的違約率。亞洲本幣債市中,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所佔比例不低,而現時一眾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政府的總債務佔GDP比重仍低於已發展經濟體政府(見圖)。
ETF可選沛富基金
目前投資者除透過基金,也可透過ETF投資亞洲本幣債市,如沛富基金(2821)。沛富基金於2005年成立,投資目標旨在追蹤iBoxx ABF泛亞洲指數的表現,該指數反映由內地、香港、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等八個亞洲市場的政府及半政府,所發行的當地貨幣債券表現,截至昨日止該ETF的年初至今升幅約5.4%。
明報記者 劉敬華
[基金特區]
相關字詞﹕基金特區 亞洲本幣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