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來內地都在推行ESG,其中「碳普惠」是其中一種比較少香港人認識的計劃。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下。
碳普惠是一種創新的激勵機制,目標是透過激勵機制,讓節能減排變得更加直觀和有吸引力,從而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行為的普及。透過這種方式,碳普惠有助於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保護環境。以下是碳普惠的一些關鍵特點:
1. 行為量化:碳普惠平台通常會對使用者的低碳行為做量化,例如透過演算法計算使用者步行、騎乘或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減排量,或者主動植樹。
2. 積分獎勵:使用者的低碳行為會轉換為碳積分,這些積分可兌換商品、服務、優惠券或其他形式的獎勵。
3. 多元參與:碳普惠鼓勵不同群體參與,包括個人、家庭、企業和社區,透過積分激勵機制,讓更多人參與節能減排的行動。
4. 平台支援:碳普惠通常依賴線上平台或應用程序,使用者可以透過這些平台記錄和追蹤自己的低碳行為,並查看積分情况。
5. 政策推動:實施碳普惠往往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包括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以及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
6. 市場機制:碳普惠可能涉及碳交易市場,使用者可將累積的碳積分出售給需要抵消碳排放的企業或個人。
在個人方面,可以透過碳普惠計劃參與ESG實踐。碳普惠是一種旨在鼓勵個人和企業採取節能減排行為的激勵機制,它透過量化個人的碳減排行為並給予相應的積分或獎勵,來提高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和意識。以下是個人如何透過碳普惠計劃參與ESG的幾個方向。
參與植樹造林 減使用即棄塑膠
環境(E)方面,透過參與碳普惠活動,加入碳普惠項目,透過日常的節能行為,如步行、騎自行車、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等,累積碳積分。更可將累積的碳積分用於兌換商品、服務或優惠,支持環保產品和企業。
社會(S)方面,積極參與社區碳普惠活動,如社區清潔、植樹造林等,增強社區凝聚力。向家人、朋友和社區宣傳碳普惠的重要性,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
治理(G)方面,關注碳普惠專案的透明度,了解積分的取得和使用規則,確保專案的公正和有效性。透過政府和企業實施碳普惠政策,推動碳普惠機制的完善和普及。透過參與碳普惠項目,個人不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ESG理念,也能夠激勵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動,共同推動社會朝向永續發展的方向發展。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委員會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慈善基金董事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國俊 全民造ESG]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相關字詞﹕劉國俊 劉國俊 全民造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