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科技觀潮

投資策略

薛偉傑:美停供發動機 中國C919客機急需國產CJ-1000A備胎轉正

【明報專訊】美國和中國在日內瓦舉行經貿會談,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雙方暫停關稅戰90日,不過,沒想到只過了半個月,美國又再重新發難,決定停止向中國出口航空發動機等多種關鍵產品和技術。相信特朗普政府這次停供發動機很可能是玩真的,仍在襁褓階段和緩慢生產的國產客機C919,需要盡快將備胎的國產發動機CJ-1000A轉正,很難像2020年初那一次取得5年緩衝期。

據多家美國和英國傳媒在5月28日至29日的報道,美國商務部表示,正在「審查對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出口」,「在某些情况下,商務部已暫停現有的出口許可證,或者在審查期間施加額外的許可證要求」。報道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暫停了多項關鍵技術出口到中國,包括航空噴射發動機、晶片設計(EDA)軟件,以及特定化學品的相關技術。

2023年軍用運輸機完成掛裝試驗

報道引述兩名熟悉此事的人士表示,美國此舉是因為不滿中國在雙方達成暫停關稅戰90日的協議之後,仍然限制向美國出口部分稀土等關鍵礦產,令美國車廠等企業憂慮無法取得關鍵資源。雖然CFM國際航發集團為美國通用電氣(GE)和法國賽峰集團(Safran)的合資公司,但GE的技術佔了主導地位。所以,美國政府可以輕易禁止LEAP-1C發動機向中國出口。

那麼,一直作為備胎般研發的國產發動機CJ-1000A,究竟又可以在何時頂替LEAP-1C?

根據內地的公開資料,CJ-1000A發動機早在2011年6月底立項,中文稱為「長江1000A」發動機。2018年,CJ-1000A發動機的核心機(即高溫高壓段)首次點火成功。2023年1月,一架改裝的「運20」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順利完成了CJ-1000A發動機的掛裝試驗,標誌着CJ-1000A的試飛工作正式開始。有說CJ-1000A去年底或今年初已經完成了在「運20」上進行的試飛,只等待正式裝上國產客機C919試飛。

今年3月底,在江蘇省太倉市的商用航空發動機技術大會上,上海市航空學會理事長史堅忠透露:「CJ-1000A正在試運行,它的表現好於我最樂觀的預期。」據報道,史堅忠還進一步透露,CJ-1000A在極端情况測試中連續運轉了400小時,而未有出現性能衰減,這已經超過業界的300小時驗收標準。

C919據報早前裝上CJ-1000A試飛

最新消息是,5月31日早上,一架裝上CJ-1000A國產發動機的C919,已經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試飛歷時接近兩小時,順利飛抵西安閻良機場,航程約1200公里。至於CJ-1000A的性能數據,內地則有多種說法,但暫時未獲得中國航發集團證實。

其中一些比較普遍的說法是,CJ-1000A直徑1.95米,長3.29米,最大推力約13.5噸,其尺寸比LEAP-1C還略為緊湊,也輕一點,推力則相若;但有說CJ-1000A的理論耗油比LEAP-1C還要低3%。至於量產推出時間,則有今年內、明年和後年等不同說法,但相信明年和後年有較大可能。

技術上稍落後 成本明顯較高

整體來說,CJ-1000A的理論性能可能略高一些;但技術成熟的LEAP-1C則可能在均衡性、大修間隔時間、使用壽命、全壽命成本等方面佔有優勢。例如,LEAP-1C採用碳纖維的渦扇葉片,屬於第四代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而CJ-1000A仍然使用中空的鈦金屬渦扇葉片,其重量相對高一點,壽命也較短,技術上略為落後半代,成本也高得多。

根據航空業人士的說法,在發動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當中,初始採購價格其實只佔大約15%,其餘85%都是由營運維護成本和燃油消耗構成。這種成本結構決定了民航機發動機的競爭本質是經濟性的較量。

進軍民用航空市場

仍需商業邏輯檢驗

雖然CJ-1000A發動機已在軍用運輸機上基本驗證了可靠性,但在民用航空市場,它需要接受更嚴格的商業邏輯檢驗。除了產能和經驗不足,這種民航領域特有的經濟性鐵律,也是制約國產發動機替代進程主要因素。

某航空諮詢機構的計算顯示,若國產發動機的壽命比國際水準短30%,將會導致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激增42%。此外,新型發動機在初始營運階段的非計劃拆換率可能高達成熟型號發動機的3倍至5倍,這種不確定性將會直接轉化為營運風險。

可以想像,國產發動機CJ-1000A在量產的最初幾年內,必然會受到生產和維護成本較高制約。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