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全球人工智能(AI)產業競賽的背景下,內地城市正以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政策力度搶佔先機。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已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僅深圳2024年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2800家,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人民幣,並通過「訓力券」、「語料券」等創新工具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相比之下,香港在資金投入與市場體量上雖難與內地匹敵,卻能憑藉「一國兩制」下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以科技金融為槓桿,撬動市場資金,與內地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明報專訊】在全球人工智能(AI)產業競賽的背景下,內地城市正以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政策力度搶佔先機。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已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僅深圳2024年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2800家,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人民幣,並通過「訓力券」、「語料券」等創新工具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相比之下,香港在資金投入與市場體量上雖難與內地匹敵,卻能憑藉「一國兩制」下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以科技金融為槓桿,撬動市場資金,與內地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