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發表報告,指出亞太地區信貸狀况持續惡化,美國貿易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導致貸款機構規避風險。受避險情緒影響,貸款機構要求更高風險溢價,並更加慎選借款人。除了較高風險資產正面臨融資渠道收緊,一旦資產價格急跌,市場更為波動,即使是投資級發行人,籌集資本也可能受到影響。
區內小型經濟體衝擊超乎尋常
標普稱,近期中美緊張關係升級,加上美國貿易政策不明朗,正削弱亞太地區的增長和信心。美國推出的「對等關稅」將減緩全球貿易和信心,亞太地區依賴對中國和美國出口,新關稅對區內製造商和小型經濟體造成超乎尋常的衝擊。一旦現時暫緩的高額關稅恢復實施,將在地緣政治和經濟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雖然美國將「對等關稅」在90日暫緩期內降至10%,並豁免電子產品關稅,為亞太經濟體提供喘息空間,但目前尚未脫困。
此外,標普指美國對內地持續實施關稅,會降低內地產品競爭力,並抑制企業新業務投資,加上房地產市場問題,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內地出口商為消化過剩產能或降價競爭,也會影響亞太區製造商利潤率,加劇其壓力。
標普全球評級亞太信貸研究主管Eunice Tan稱,中美貿易爭端標誌着雙方緊張關係顯著升級,影響亞太區增長和信心。隨着市場波動持續,融資條件收緊將加劇流動性壓力,不利亞太區的信貸狀况。亞太經濟體與中美兩國的貿易聯繫高度一體化,若中美關係進一步急劇惡化,將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嚴重擾亂供應鏈和全球貿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