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愈來愈多地方的生育率跌到驚人,香港人尤甚,好多人甚至笑言「養貓養狗好過生仔」。但睇真啲,發達地區似乎都有同樣問題:經濟愈好,生育率卻愈低。咁奇怪嘅現象背後,到底係乜原因?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戈爾丁話,其實好多國家喺短時間內快速經濟增長,都市化極速推進,但傳統家庭觀念又未能同步改變,結果搞到男人女人之間嘅角色期望錯晒位。例如日本、韓國,好短時間內突然從農村社會變成現代都市,女性教育程度大幅提高,投身職場,但社會仍然覺得女人要兼顧家庭、育兒,而男人就仲係「一家之主」,較少主動分擔家務,令女性負擔大增,自然就覺得生仔係負擔。
經濟快速增長 男女角色錯位
呢種男女角色錯位、世代衝突好明顯喺韓國身上睇到:短短幾十年內,女性讀大學、搵工嘅比例大增,但男人做家務嘅時間無增加,咁嘅結果,生育率由原本超過3跌到得返1左右。你估唔到嘅係,美國、瑞典呢啲國家雖然都有都市化,但係佢哋嘅變化冇咁急促,社會有較多時間適應新嘅男女分工模式,結果反而冇跌得咁誇張。
仲有另一個因素就係錢嘅問題啦。你愈富有,通常對小朋友嘅「質素」要求愈高,從補習班到興趣班樣樣都要最好,養育成本自然大升,結果愈有錢嘅父母愈覺得負擔不起太多子女。
咁政府派錢、補貼託兒、加長產假,係咪可以解決問題呢?短期睇係有啲幫助,但真正長遠嘅問題其實係社會觀念。如果社會對男性分擔家務嘅角色冇根本轉變,單靠政策好難長期提升生育率。
單靠政策難長期提升生育率
講到尾,想真正解決現代人唔想生仔嘅問題,最緊要係男人女人都要改變觀念,齊齊分擔家務、育兒責任。香港嘅爸爸們,可能要開始學點換尿片、做家務,咁樣大家先可以更輕鬆,願意考慮多生一兩個!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