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米(1810)過去一年表現出眾,股價飈逾1.9倍,惜好景不常,於3月中升見歷史高位59.45元後回落,之後受配股消息拖累下滑,近日因其SU7電動車涉奪命車禍,股價進一步急瀉。按常理分析,未有令人滿意的意外調查結果前,小米短期內難扭轉劣勢,但不要忘記,集團目前主業仍是智能手機及IoP與生活消費產品,加上具AI概念,前景仍惹人憧憬,中短線具值博空間。
Never say never,儘管小米的SU7涉及一宗致命車禍,對下跌中的股價踩多一腳,與歷史高位59.45元相比,短短約兩個星期插近23%,但投資賭的是未來,况且集團涉足不同範疇,本業智能手機業務未見大幅「走樣」前,不用過分悲觀。
先來一點簡單回顧,2024年全年小米收入按年升35%至3659億元人民幣,經調整淨利潤升41.3%至272.3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按業務分部劃分,去年小米來自智能手機的收入,佔總營業額52.4%;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佔總營業額28.5%。
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方面,去年第四季收入為167億元人民幣,季內交付6.97萬輛小米SU7系列汽車,毛利率20.4%,經調整淨虧損為7億元人民幣,可見對集團整體盈利來說,電動車業務的影響仍有限。小米旗下小米汽車數據顯示,3月份,SU7交付量逾2.9萬輛。集團原先預計,小米汽車今年目標交付35萬輛,惟近日涉及車禍,而相關事故仍在調查中,料全年銷情難免受影響。
不過,上周四有內媒報道,該車禍其中一位死者的母親,已於個人微博刪除有關今次意外的帖文,小米股價隨即反彈,當日逆市升3%,意味市場已迅速消化相關負面消息。再者,向前看,小米早前聲言會投入AI領域研發,包括AI基建和開發語言大模型,並增加應用場景,反映小米可炒作的「故事」,非單一只有電動車。
事實上,SU7未發生致命車禍前,證券大行普遍對小米持樂觀看法,目標價多在60至70元以上,如花旗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73.5元,就算因車禍打八折,與上周四收市價45.9元相比,潛在升幅仍有28%。至於有分析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啟動對等關稅,目前對華的總稅率達到至少54%,不利中國出口,但對小米來說,反而「相對」有利。何解?按花旗發表的報告,出口美國市場佔小米去年純利比重,只約0%至5%,且市場憧憬為抵消關稅戰帶來的影響,中央將推出更多刺激措施谷內需,說不定因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小米。
技術上,小米走勢呈雙頂形態,穿頸線後,量度跌幅見40元,但上周當14天RSI降至35水平接近超賣後即反彈,加上南下北水連番流入小米,短期有望進一步反撲。當然,若打算中線撈貨,待股價調整至40至41元附近吸納較安心。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