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恒隆:內地商場銷售跌幅收窄 首兩月人流升6%至7% 稱經濟氣氛改善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復蘇步伐未明,恒隆地產(0101)行政總裁盧韋柏接受訪問時表示,內地消費氣氛仍受抑壓,消費降級趨勢持續,但情况已較去年有所好轉,旗下商場今年首兩個月人流按年升約6%至7%,銷售跌幅亦較去年第四季收窄至單位數。香港方面,他坦言北上消費趨勢短期內難逆轉,香港應轉向以文化及特色體驗取勝,但這需要時間,因「我們由一個只談錢的地方,現在要談文化」。

明報記者 黃志偉

就內地零售銷售而言,盧韋柏表示,消費者的意欲仍在,只是消費單價下降及大多選擇出外旅遊,故銷售跌幅主要集中在奢侈品項目。不過,他認為此屬周期性調整,主要是中產階級正逐步崛起,其對第一次擁有奢侈品的心理需求依然強烈,不擔心他們會不購買奢侈品。他續稱,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高科技及終端產品製造等行業,滿足內銷及有機會出口,同時並非「打死舊產業」,而是推動多元化。雖然當中勢必經歷一定的轉型陣痛,但長遠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內地商廈供應過剩 招租率受壓

盧又指出,目前內房影響消費信心,相信只要樓價穩定、企業增聘員工,且員工的工作前景與薪酬有提升,將有助於恢復內地經濟。他認為,與去年中相比,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氣氛已有所改善,而且中央近期開始與外資、民企溝通,向市場釋出正面信號,「是否意味老百姓多了十元用?我覺得不會即刻是,但起碼好過一兩年前」。辦公樓租賃方面,盧直言情况「較差」,主要因供應過剩令招租率受壓,而新落成辦公樓普遍透過價格優惠搶租戶。被問到外資走勢,他說:「我們沒見他們走,亦沒見來多了。唯一走的原因通常是其他地方減租搶他們。」他續稱,地產商角色較被動,冀中央可考慮推出更多稅務優惠等利好外資政策。

港零售料差不多已跌至底部

談到香港零售市場,盧韋柏指出,公司本地業務以民生零售為主,較少涉足奢侈品,而最大挑戰來自北上消費,料此趨勢短時間不會變,但本港零售差不多已跌至底部。他提到,公司在港的銅鑼灣、山頂的商場人流錄得雙位數增長,但銷售與大市走勢相若,認為本地零售業要走出低谷,香港需增加盛事活動及業界透過特色體驗吸客,「你特色的東西可以貴些,但如果你沒特色、沒差異化的東西,其實到處都有」。

香港租賃方面,他表示,恒隆主要採用固定租金模式,與內地普遍使用的銷售分成方式不同。如果有一些店做得好的會加租,但如果有一些店舖仍在掙扎,會直接換走而不是減租,「我寧願換給一個便宜一點的,好過一個做得不好的一直減下去,因為你要給新鮮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