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周三公布《財政預算案》提出,將就增加衍生工具持倉限額諮詢市場,證監會相隔一日後,昨日即就提高恒指、國指及科指交易所買賣衍生工具持倉限額展開諮詢。諮詢文件建議將恒指、科指及國指期貨及期權合約的持倉限額,分別提高50%、1.08倍及43%至1.5萬份、2.5萬份及3萬份對冲指定資產價格轉變風險的持倉(見表),諮詢期至下月28日。
諮詢文件提到恒指及國指成分股市值於10年內,分別升了約6成及2.5倍,兩者成分股平均每日成交額,亦分別大增約1.6倍和3倍。惟恒指及國指合約的持倉限額的名義價值,於同期卻沒有反映類似的增長。證監會表示,持倉限額過低或會過度阻礙相關市場的對冲及交易活動,因此認為有需要提高限額,促進香港金融市場增長。
諮詢期至下月28日
證監會續稱,科指的衍生工具亦見持倉限額的名義價值的增長,與相關市場規模或流動性的增長之間存在差異,但由於產品自2020年才推出,其差異較不明顯。
證監會提到,設定法定持倉限額首要目的,為管理香港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而持倉限額制度為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於1999年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