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高盛:去年從A股學十大教訓 勿對抗人行

【明報專訊】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團隊發表報告,列出去年從內地股市得到的「十個重要教訓」,當中指出撐市政策已為內地股市「保底」、更提醒不要在股市上與人行及「國家隊」對抗等(見表),事關人行已表明願意充當支持股市的最後貸款人,預計去年國家隊直接買A股規模約7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為2015年以來最高;展望未來,若國家穩定基金有機會成立,當有必要時政府對股市的干預會更強烈。

國家隊去年料7400億買A股

報告指出,A股及H股去年分別上升15%及16%,終結連跌3年周期,而去年中國股市整體上升主要由市盈率重估帶動,指數12個月預期市盈率從年初的8.8倍,上升至年底的10倍。考慮到2025年相對樂觀的政策預期, 預期到今年底的合理市盈率為11倍。至於過去數月內地股市大幅波動,很大程度歸因於投資者對各項政策的預期轉變有關,而現時的政策周期已由預測階段,過度至確認或實施階段,市場需要政策細節來支持其樂觀看法。

報告指出,去年9月人行推出的互換便利操作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措施,已足以說明人行願意充當支持股市的最後貸款人,且亦有實際行動支持,兩者最新披露已分別有逾1050億元及逾500億元操作,分別佔初始配額的21%和17%;加上該行估計國家隊去年全年直接購買約7400億元的A股,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倘設穩定基金 干預更強烈

展望未來,國家穩定基金的潛在成立,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國家隊支持股市的機率,當情况認為有必要,政府干預的承諾和準備可能會非常強烈。

去年上市中國企業通過分紅和回購等,向股東回饋近3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預計2025年金額可能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報告預期今年中國財赤預算支出,從2024年的11.2%擴大至13%,以幫助房地產去庫存、地方政策債務置換、銀行資本重組及其他社會投資及消費刺激計劃等。

至於市場憂慮中國經濟會重現日本的「迷失20年」現象,報告指出,雖然中國在後疫情時代,在產出缺口、通脹、政策利率及債息收益等方面,均與日本相似,但整體上兩者仍存顯著差異,故認為「日本化」並非中國的唯一出路。日本東證指數自1989年高位跌至2003年低位期間,以日圓計算,下跌73%, 但指數曾於1992年至1996年,以及1998至2000年反彈,以美元計算分別上升67%及119%,這與中資股走勢相似。

不過,日股在熊市反彈後,大市出現更低點,但自2022年底以來,中國股市在過去數次調整中,低點均一直向上移。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