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Money Monday》2025年首次跟讀者見面,先祝各位新年快樂,諸事順遂。回望2024年,港股終一洗歷史上首次連跌4年的頹氣,全年累升近18%,表現不俗。
然而,去年港股屬見底回升,而非如同美股是延續十多年的大牛市,加上今年充滿眾多變數,前景未許全然樂觀。今年首兩個交易日,恒指累跌299點或1.49%,上周五收報19,760點。
展望2025年,預期港股維持去年旋律,即走勢主要視乎內地政策,由於特朗普將於本月20日重返白宮,料中央會審視美國將向中國徵收多少關稅才「出招」應對,且春運將於下周二(14日)開始,無論外資或北水入市意欲都不高,短期大市難有明確方向,相信繼續在19,000至20,000點徘徊。
除了「外在」因素,「內在」方面,內地樓市及地方債問題仍困擾市場,何時雨過天青還是未知之數。因此,主力港股市場的投資者,今年還是不宜太過進取,較穩健的策略是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防守性股份,例如高息「中特估」,包括電訊及內銀股;進取部分,則可吼實盈利增長較快行業,如小米(1810)這類科技器材股。
明報經濟投資理財副採訪主任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