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新股巡禮

重塑攻氫能 持續錄虧損

【明報專訊】上周五國富氫能(2582)掛牌首日,股價急升兩成,令人喜出望外。機會來了,上周四,國富氫能的同業上海重塑能源集團通過上市聆訊,意味有機會短期內在港開始招股。重塑能源主攻氫燃料電池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按去年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銷售輸出功能率,重塑位居內地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市場份額23.8%。

撰文 旻晞

重塑今年2月時首次遞表港交所申請來港上市,及後失效,再於9月遞表並於上周四通過上市聆訊。是次來港招股獨家保薦人為中金。重塑上月18日獲中證監發出境外上市「全流通」備案通知書。根據文件,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038.9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於香港上市;而公司48名股東擬將所持合計3582.9萬境內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並於香港聯交所流通。

再仔細說重塑業務,公司於紀錄期間主要專注於重卡搭載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去年銷售重卡搭載的燃料電池系統產生的收入,便佔其總燃料電池系統銷售總收入的86.3%,相對2021年的61.6%,兩年間便提升24.7個百分點。其重卡搭載氫燃料系統收入比重持續上升,主要得益於燃料電池系統向高功率方向轉型,技術的改進及迭代加速了在重卡市場的推廣;同時在重卡應用有其經濟可行性。重塑指出,即使沒有大量的政府補貼,重卡使用燃料電池系統也具成本效益;且重卡如於礦區等應用場景,運輸需求較高,路線一般高度集中,更適合氫燃料電池系統發揮。

內地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一哥

按2023年重卡搭載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總銷售輸出功率計,集團位居中國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到42.4%。截至2024年5月,重塑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已為中國超過5900輛氫車提供動力。目前,重塑已與氫燃料電池行業的多家知名國際企業建立業務關係,如德國舍弗勒集團和日本豐田汽車。其與長城汽車(2333)、濰柴動力(2338)、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化是首批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中國企業。

除銷售氫燃料電池系統,重塑亦有提供氫燃料電池工程開發,以及銷售氫能裝備及相關零部件,不過有關業務去年僅佔集團總收入的3.5%。

重塑銷售不同額定功率、主要介乎32kW至220kW的各種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對象主要包括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製造商及部分燃料電池電堆製造商。

在燃料電池汽車零部件方面,自2023年8月以來,其已推出質子交換膜(「PEM」)純水電解製氫系統、PEM純水電解槽、製氫膜電極、製氫電源和鹼性電解槽電極系列產品,主要出售予製氫設施及氫能裝備製造商,用於製備高純度氫氣。

重塑目前於在江蘇常熟、浙江嘉興和上海建立了3個生產基地。其氫燃料電池系統主要在常熟基地生產。常熟基地有兩條生產線,部分已實現自動化生產。燃料電池系統零部件在嘉興基地或上海基地生產。此外,集團或會於上海基地對新產品做評估測試,包括但不限於生產前的功能及質量一致性測試、壓力測試、電氣測試及台架測試。

市場仍處「開發」階段 研發開支高

論業績,過去兩年重塑收入保持較快增速,如去年收入增長達48%。不過集團至今仍未能扭虧、而事實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除部分燃料電池製造商外,中國氫能價值鏈中主營業務與氫能產業有關的大部分市場參與者仍處於虧損狀態,主要便是市場仍處於「開發」階段,既未踏入大規模經濟應用規模,應用場景較少,與此同時,龐大的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卻難以避免,如重塑往績其間持續虧損,3年累積虧損便逾16億元人民幣,現金流亦是持續流出。

至於今年首5個月重塑收入更是大減85%,甚至錄得毛損,不過這又與行業訂單的季節性質有關。重塑解釋,主要是由於訂單交付時間發生波動,導致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的銷量減少,簡單來說或訂單延後1個月便足以有顯著影響。因為一般來說,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的大批量訂單及交付通常集中在下半年。由於上半年交付的訂單相對較少,故期間個別訂單交付時間的波動,可能對收入的影響會更大。

中石化資本持14%股份

但不論如何,重塑預期截至本年度將錄得淨虧損增加,主要是由於2024年根據員工激勵計劃授出購股權令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大幅增加,該等款項將主要確認為行政開支、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股權結構方面,集團創辦人林琦持股14.55%;中石化集團旗下中石化資本直接持有14.33%股份,為重塑上市前兩大主要股東。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