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在上文已詳細分析中國穩增長政策及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對中國股市後市的影響,而昨日(11月17日)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10周年,下文他將會就此回顧與展望。房東明認為,滬深港通為全球範圍內最成功的金融創新之一,相信互聯互通將在未來與時俱進,迎來更多維度的開放,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通過多種形式投資中國。
內地主要有上海及深圳兩大股市,滬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啟動後,深港通亦於2016年12月5日面世,這意味着通過本港與內地金融基礎設施的連接,讓投資者可以委託本地券商、經由本地的交易所和結算公司買賣對方市場上市的股票,開創了互聯互通這一全新的資本市場開放模式。而隨着近年債券通和互換通的漸次落地,互聯互通亦從股票穩步拓展至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利率互換等資產類別,已經成為境內外投資者安全、便捷地開展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渠道。
對中國金融開放有三大典範作用
昨日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10周年,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認為,滬深港通為全球範圍內最成功的金融創新之一,互聯互通機制加強了中國內地與世界的雙向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有以下典範作用:
(1)中國內地是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過去10年,互聯互通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其國際化進程,增強了投資者多樣性及產品的豐富度。
(2)互聯互通使得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充分融合。 在交易量方面,根據港交所的最新數據,今年首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與2014年開通首月的日均數據相比,分別增長21倍和40倍。隨着雙向資金流入的穩步上升,兩個市場無論是從投資理念還是交易策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3)互聯互通10年的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見圖),包括納入股票數量的增長、產品逐漸多樣等等。瑞銀相信未來這個漸進的模式是會持續且值得期待的。
瑞銀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受益者見證者
房東明指出,瑞銀一直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受益者和見證者,他舉出多個例子說明:「2003年,瑞銀成為首家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 2006年瑞銀也成為首家在中國市場擁有全牌照的外資證券公司。獲益於提前佈局帶來的先發優勢,我們是最早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也是外資通過QFII和滬深港通北向資金參與A股的重要經紀商,市場份額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不斷提升交易能力和服務品質的努力下,相較於2017年,我們通過滬深港通進行的北向日均交易量提升12倍。瑞銀也成為唯一一家連續5年榮獲香港交易所『滬深港通最活躍經紀商』大獎的金融機構。」
房東明籲增交易產品多樣化
展望未來,在互聯互通機制已經逐步完善的基礎上,房東明期待在准入條件和交易模式上能有更大的突破:「目前滬深港通在股票相關產品上已經基本滿足了海外投資者的需求。下一步,我們期待資產類別上的多樣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包括國債類、期貨期權等,拓展海外投資者配置中國的更多可能性。 同時,海外投資者在逐步加大投資中國的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工具和產品做風險管理」。
此外,在監管模式上,內地交易所和監管機構採取的是直接持有帳戶體系下的穿透式監管,境外主要資本市場大都採用間接持有帳戶體系,也就是會員制的報告制度。房東明認為如何在符合兩地監管機制的前提下,增加交易產品和策略的多樣性,也需要兩地有關部門進一步溝通和協商,他表示:「 我們相信這個機制是一個不斷進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總結是次訪問時,房東明表示,10年的時間已經驗證了互聯互通這一創新的成功,不僅加快了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塑造了全球金融開放和創新的典範。向前望的話,他相信,互聯互通將在未來繼續與時俱進,迎來更多維度的開放,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通過多種形式投資中國。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