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ESG 環保‧社會‧管治

港大:學界擅長梳理數據助ESG 「政商學」合作 提供解決方案幫企業

【明報專訊】學術界通過「政商學」有機結合實現對ESG發展的積極影響,並將成果傳導至政界和商界。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國俊認為,跨界合作的模式之一為政府提出相關需求或搭建平台,由學術界針對性承擔科研任務,提供解決方案並為企業所用。政府亦適當提供科研資金或行政簡化,促使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至商品化,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進步。

明報記者 邱潤青

何國俊表示,學術界擅長梳理數據,總結規律並解釋現象,以中立的立場探索ESG解決策略及機制。何舉例稱,最近正開展一項上市公司氣候風險研究。該研究回溯並使用了以往20多年的氣候數據,綜合評估了中國所有上市公司(包括在A股及港股上市的所有中國企業)面對的自然災害,如極端氣溫、極端降水、乾旱、颱風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開展氣候研究 減企業風險

該工具將上市公司與其所有的子公司相匹配,以子公司的所在地衡量災害影響的大小。何國俊表示,目前相關研究已經完成,正在建設平台。預計未來一個月將推出初始版本,將把平台包含的部分信息推送給上市公司,再根據反饋進行調整及改進。何國俊透露,下一步計劃制定適應性策略,幫助上市公司更好地適應未來氣候變化,減低氣候風險。

何國俊相信,氣候風險評估工具尤其適用於評估難以量化的災害風險,並以可計量、有實證的經濟學方法明確告知風險的影響程度,既可優化企業對此類信息的披露,又可以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提供支持,通過合理規避風險優化投資組合。而對於近年來強調ESG氣候風險披露的港交所、金管局及證監會等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該工具可以協助降低監管難度及成本,提升效率,甚至可能有助於政府相關政策制定及推行。何國俊稱,目前正在為此項研究申請香港政府資金支持,希望未來可以看到產品付諸商業化並正式面世。

而針對目前現存的各類ESG評估平台紛繁複雜,標準混亂的問題,何國俊設想學術界可通過綜合研究梳理爭議,開發系統指導企業衡量社會成本及社會貢獻。該系統將可以量化企業在各個方面對社會的額外成本並分別賦予不同權重,讓企業科學而直觀地了解現階段重要或需要更多投入的ESG項目。

續開設ESG課程 填補人才空缺

若要促使該系統真正成為現實,何國俊認為首先要梳理各種因素對社會成本的影響是否已有足夠多的學術資料支持。對於二氧化碳或其他特定污染物等已有較多學術資料支持的因素,可以系統計算社會成本。

而對於生物多樣性等難以簡單量化的因素,可通過調查實驗統計群體偏好,得出相對權重。系統建立完成後,通過評分即可幫助企業將有限的資源優先投入社會價值高的活動。

此外,有鑑於政府近年來大力鼓勵將ESG融入教育課程,以及企業對ESG專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港大經管學院自去年起開設氣候治理與風險管理碩士項目。何國俊認為,該項目的核心雖然偏向自然科學工程類,但其應用卻更傾向於商業。意味着學生不僅可透過科學、政策和商業知識的結合掌握跨學科專業知識,也可學到如何將未來的需求轉化為商業機會並積極在工作場景中使用。何國俊透露,未來將陸續開設更多ESG相關碩士課程,以填補因ESG高速發展帶來的人才空缺,培養新一代ESG專才為企業和社會所用。

學術界建言獻策 可轉化實際成果

何國俊續稱,學術界在香港ESG發展之路中的作用不僅在於科研及教學,還在於建言獻策,積極參與政策支持。經管學院於過去3年編纂並發布三冊《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展示學術界在應對香港當前所面臨的各種經濟機遇與挑戰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和分析,針對性提出問題及建議。何國俊介紹,其中部分提議已轉化為實際成果,政府報告中也有見引用綠皮書內容,體現學術機構和政府的良性互動。

[ESG 環保‧社會‧管治]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