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投資放大鏡

投資策略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資債券須考慮信貸風險

【明報專訊】相對於股票,債券未必為多數投資者所熟識,大致印象是一種比較低風險的收息工具。這說法也沒錯,因為相較股票等升值潛力較高的資產,債券一般提供固定收益,波動性相對較低,通常會被視為較低風險的資產。然而這只是一個概括的比較,實際上不同債券的風險可以相差很遠,而有些債券風險可能甚高。

信貸評級反映違責風險

購買債券其實是借錢予發債機構,例如政府或公司。若發債機構出現財務問題,可能沒法如期支付利息或本金;若公司倒閉,投資者可能會損失所有投資本金,因此投資債券必須考慮違責或信貸風險。大部分政府債券一般被視為風險較低,因為政府違約的可能相對較低。企業發行的債券,風險則可能較高。

投資者可以參考發債機構或債券的信貸評級,評估發債機構信用狀况或償債能力。信貸評級由信貸評級機構評定(例如穆迪、標準普爾及惠譽),可分為「投資級別」及「非投資級別」兩大類(見表)。

若信貸評級機構認為債券持有人有較大機會取回債券的投資本金及利息,便會向有關債券發出較高的評級。相反若評級愈低,違責/信貸風險愈高。信貸評級低於Baa3(穆迪)或BBB-(標準普爾及惠譽)屬於「非投資級別」債券,這類債券有較大機會違責,故亦有「垃圾債券」之稱。發債機構為彌補這類債券所涉及的高風險,一般都會提供較高的回報,所以市場上亦稱之為「高收益債券」。

勿以為所有債券屬低風險

投資者應留意信貸評級只反映信貸評級機構的看法,並非有關債券或發債機構的信用保證,而評級亦可能會不時轉變。此外,有些債券甚至不獲評級。投資者切忌盲目追求高回報,或簡單以為所有債券風險都較低。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投資產品的預期回報愈吸引,往往反映所伴隨的高風險,債券自然也不例外。投資前,必須做足功課,了解投資產品的特性及風險,以及小心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投資放大鏡]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