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稱港碼頭商兼營內地難兩全其美

【明報專訊】香港貨櫃吞吐量逐漸被內地港口超越,除外部貿易環境變化影響本港轉口貨外,內地碼頭愈趨自動化和費用補貼的因素亦吸引了更多船公司改泊內地。東方海外國際(0316)航線貿易部董事徐衛國以個人觀察所得,香港因有多個碼頭營運商,以致港口主體不明,同時他們亦經營內地港口,「若在港推廣很多,即打我自己,他們會如何考慮?」、「碼頭營運商並非不努力,只是在其他地方努力」。

自2013年深圳港全年處理貨櫃量超越本港後,兩者差距愈來愈大。按今年上半年深圳港處理標準箱數量已較香港高出1.3倍(見圖2)。徐認為,內地港口只有一個經營主體,自然責無旁貸,「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本地港口自動化程度低

他續稱,香港港口仍具備效率高、自由港、地理位置好等優勢,但自動化程度低和碼頭費用高成障礙,「若船公司建立了網絡,要再調整就很困難」。至於有意見稱本港面對貨櫃吞吐量下跌,可仿效倫敦港轉型至高增值航運服務中心,徐說香港有條件成航運中心,但要找到自己獨特優勢,並應保住現有貨量和分析貨源。

政府為香港註冊船舶提供綠色優惠措施,合資格的船舶可獲2萬元。徐指東方海外所有船舶均在港註冊,按目前新接收的12艘環保型新船,有望可經該計劃獲24萬元,雖然數額對船公司不多,但可為政府獲得口碑體現對業界綠色轉型的支持。另外,有業界建議設具行政能力的港口局,統籌5個碼頭營運商和為港口作長遠規劃,他認同有一個統籌機構會較好,但強調應着重企業自身營運,不應過分依賴政府幫助。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