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是人所共知的國際都會,由以往至今都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人來尋找機會,當中更有不少成功例子。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路途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是內地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不過,面對目前經濟環境變遷,香港也要改變。近年全球各地都積極吸納新移民,來填補勞動人才缺口,香港政府也大舉輸入人才,帶來新的動力;筆者期望政府及商界要珍惜和運用這些人才,幫助香港經濟盡快走出困境。
內地近年流行講「內捲」,大概的演繹就是白熱化的內部競爭,然後逐漸變成惡性競爭,行業的參與者除了鬥價錢外,更要鬥服務、鬥產品質素、鬥宣傳等,造成價格不斷下調,成本上升,最終鬥敗的就退場。這些做法令行業的經營者百上加斤。香港面對內地商家的競爭,老闆和員工們也開始感受颳起的「內捲」風;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任何行業有競爭自然也有進步,只要有生意頭腦和人才,也可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的。
長和主席李澤鉅早前說到,自己沒有水晶球,但經驗告訴他,當香港市場回復起來,速度會很快。他又說「唔敢賭香港太差」,因為從過去的歷史中看到,「邊個賭香港長期差都錯」。他更稱,香港經歷過不少經濟周期,每次賺錢最多的人,都是在大多數人看淡時入市。筆者也沒有水晶球,但香港樓價平均已下跌約三成,已到了置業者較容易負擔的水平,甚至可說是具有吸引力;加上9月聯儲局大有機會將息口下調,並開始步入減息周期,樓市也可望見到晴天。其實,不少市民這幾年都傾向持有現金,不少也在伺機置業。筆者相信,隨着減息帶動市場氣氛上漲,樓市引擎再次啟動的日子也近了。
利嘉閣地產總裁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