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計劃來港的新股,連年虧損已相當常見,最新一員有是次介紹的正力新能(下簡稱:「正力」)。正力亦屬於內地汽車產業鏈的一環節,從事動力及儲能電池製造,客戶主要是內地各大車廠,產業結構似乎注定其客戶高度集中的難處,前五大客戶便佔其收入近九成,再者行業本身供應「充裕」、競爭相當激烈,正力本身亦承認其規模尚未達至最佳規模效益,那又如何?就是今年仍會虧損。
撰文 旻晞
正力產銷的車用動力電池產品,主要為磷酸鐵鋰電池產品和三元鋰電池產品。其車用電池可覆蓋BEV、PHEV、EREV、HEV等多動力類型汽車電池,兼顧轎車、SUV、MPV等多用途汽車的需求。至於其儲能和船舶動力電池產品主要為磷酸鐵鋰電池產品;航空電池產品主要為高鎳半固態鋰電池產品。
正力的動力電池產能未必最大,但增長可算最快,這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下簡稱:「報告」)所言。報告指按2023年的裝機量「按年增速」計,正力新能在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前十的企業中排名第2名,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前十的企業中排名第1名。
舵手為「玻璃大王」胞妹 曾任福耀董事
相對其他同業,正力可算是後起之秀,2019年才成立,至2023年按動力電池裝機量計,已是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10。公司發展之快,或與兩位創辦人的背景有關。正力創辦人之一、現董事長曹芳,是福耀玻璃(3606)創辦人、「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胞妹,曾長期於福耀任職董事,2014年才離開;另一位創辦人陳繼程亦曾於福耀擔任多個職位,包括執董。而福耀玻璃從事生產汽車玻璃,與各大車廠擁有長期合作關係,故不難理解正力為何能於短短時間成功取得各車廠的訂單。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集團是內地十大,但其實去年正力按動力電池總裝機量計算,市佔率才1.4%,而排名第一企業市佔率高達43%、第二名亦有27.1%,而首五大市佔率已有87.1%。換句話說,前五大企業包括寧德(深:300750)、比亞迪電子(0285)等於市場領先地位非常穩固,有相較大的議價能力,正力要打進前列、或進一步爭取市場份額殊非易事。
况且動力電池行業本身雖然仍處增長期,但隨着產能急促增長,加上原材料價格下降,供求關係影響下,電池價格自2022年高位快速回落。報告便指出,三元及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在2019年至2022年總體呈上升趨勢,隨後於2023年分別下降至每瓦時0.7元及0.62元,即較2022年跌28%及23%,亦預料今年進一步降至每瓦時0.42元及0.32元,按年跌31%及39%。可以說動力電池市場是一「紅海」市場,尤其是五大之後,所有公司都在爭奪那12.9%的市場份額。
客戶高度集中 五大客佔收入近九成
且作為行業中市佔份額較低的參與者,正力本身便面對客戶集中度較高問題。於2021年至2023年,以及今年首4個月,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89.1%、90.4%、77.8%及86.6%。主要客戶包括有第一汽車、東風柳州汽車、零跑(9863)等。
本欄已曾多次談及客戶高度集中所帶來的營運風險之一,便是一旦失去某主要客戶,影響可大可少。正力於往績期間便曾發生如斯不幸事件。2022年,正力一名主機廠客戶:「客戶X」(這名客戶亦是正力新能於2021年及2022年的五大客戶之一),因業務運營發生重大不利變動,結果是取消了用於BEV的三元電池產品採購訂單。正力指受上述訂單取消的直接影響,其三元電池的銷量從2022年的2.9GWh降至2023年的1.5GWh,三元電池的銷售收入從2022年的26.29億元(人民幣,下同)減少至2023年的14.48億元;有關訂單取消甚至導致公司在2022年發生存貨及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4.22億元,及後亦導致於2023年首季暫停了一條生產線。最終,客戶X取消訂單,便令2022年正力新能於當年錄得貿易應收款項減值6.01億元,而當年「埋單」正力便要虧損17.2億元,按年擴大3.6倍。
續擴產能 未達最佳規模經濟效益
業績方面,即使去年集團虧損大幅收窄(見表),但是扭虧仍未有具體時間表。往績期間,集團甚至出現毛損局面,主要是2022年動力電池成本價格急升所致,相信薄利多銷的局面仍會持續。事實上,招股文件便指出,行內由於新企業尚未能利用規模經濟效益並達到最佳運營效率,激烈的競爭導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新企業平均有3到5年處於淨虧損狀態。
正力指目前仍在積極擴大產能,按現時規模尚未達到最佳規模經濟效益。不斷擴大產能、又需要大量及持續的資本化支出,亦因而導致大量的折舊和攤銷,又會推高單位產品成本;加上擴產期間,需要對設備和生產線進行同步配置,並採取測試和其他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故亦會對毛利率產生負面影響,加上龐大研發開支,來來回回,令正力陷入持續虧損局面。公司預計今年將繼續錄得淨虧損,並期望透過進一步增加銷售收入,以及加強成本控制,可於明年成功扭虧。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