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是晶片界龍頭的英特爾(Intel)(美:INTC),現時已被三星、台積電(美:TSM)遠遠拋離,最新季績更表現嚴峻,倒蝕16億美元,連續派息22年的紀錄亦要斷纜,拖累股價半個月內大瀉三成,現任行政總裁也承認公司內部問題嚴重,料下半年更艱難,但仍相信斥資擴充設施是出路。有分析指地緣政治風險令美國不想晶片製造假手於他國,希望着重本土生產,華府有望成為英特爾的大靠山。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華爾街日報》、Benzinga、彭博
英特爾今年截至6月底第二季業績見紅,虧損多達16億美元,去年同期錄15億美元盈利,且對第三季預測偏弱,預測營業額只有約130億美元,較市場預期低達一成。英特爾宣布停派股息,為1992年派息以來首次暫停,成為道指成分股僅有的3家不派息公司之一。英特爾又宣布,今年內公司會裁員約1.5萬人,佔旗下員工約15%。
次季業績轉蝕 連續22年派股息斷纜
自本月初英特爾公布季績後,股價至今累瀉約三成,即使同期大部分晶片股股價地震,跌幅仍遠不及英特爾。目前英特爾股價更較其每股帳面值低,是至少自FactSet最遠紀錄1981年以來首次。外媒綜合分析師預期,料英特爾第三季會繼續虧損。
英特爾行政總裁Pat Gelsinger指出,即使公司已在關鍵產品及半導體製程技術達里程碑,但第二季業績仍「令人失望」,又指公司成本過高,盈利率太低,需要有大膽行動對應問題,料下半年走勢較之前預期更具挑戰。
外媒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令英特爾進一步受壓,科網企業現時每季要斥資數十億美元預算來購入Nvidia(英偉達)(美:NVDA)的晶片,發展人工智能科技,變相能分配給英特爾的資金所餘不多。
Pat Gelsinger亦稱,人工智能崛起比他所預期厲害得多,公司要因應這些事物而調整。他解釋,暫停派息是為了將流動資金用於投資,重申當現金流改善至既良好且可持續時,會發放具競爭力的股息。
Pat Gelsinger力主公司要繼續擴大開支,加緊擴充設施,否則根本無力競爭,強調目前公司重心是未來要有個可持續的財務模式,故現階段做了大量審查,確保公司投資時,切合市場要求。他補充,上述行動會配合明年公司發布18A製程,重奪處理技術的龍頭位置,加強市場地位,改善盈利能力。
Pat Gelsinger於2021年重投英特爾,出任行政總裁,當時很快提出重振計劃,包括建立晶片製造廠,開展代工廠業務。早期曾爭取到高通(美:QCOM)、亞瑪遜(美:AMZN)等大客戶,希望力追現時行內龍頭台積電的製程水平,目標2030年內取代對方。
代工業務虧損近抵消主業全數收益
摩根士丹利去年曾分析,若英特爾能爭取大客戶,將對其改革一事十分有利,但要建立代工廠業務,風險是犧牲公司主業的競爭力,亦即設計與生產個人電腦的CPU(中央處理器)晶片。
第二季英特爾產品業務的經營收益達29.1億美元,按年升16%,其中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業務經營收益按年下跌41%至2.8億美元;代工廠業務則未見曙光,期內經營虧損達28.3億美元,按年擴大51%,幾乎將主業的收益全數抵消。
英特爾現時陷入困局,日後何去何從,分析師對此意見不一。據外媒總括,部分分析師認為英特爾應着重研發產品,重奪龍頭地位,犧牲代工廠業務也不計;另有一些分析師相信,英特爾要在數據中心GPU業務迎頭趕上,可謂機會渺茫,反而應在代工廠業務爭取更多大客戶。
不過,市場始終對其計劃信心不大,尤其英特爾晶片技術仍遠遠落後於台積電及三星,故自計劃公布以來,英特爾股價已逆市累跌近七成,同期標指則累漲近四成。
重振計劃未顧及AI擴開支 毛利率受壓
《華爾街日報》認為,英特爾當前最大問題,是自家生產的晶片不及以前暢銷,曾經蓬勃發展的數據中心業務更受重創,惟客戶的數據中心業務要撥出大筆預算予Nvidia的GPU(圖形處理器)加速器,同期伺服器CPU晶片的市場亦被AMD(美:AMD)搶走一部分。據Visible Alpha綜合市場預期,英特爾今年數據中心收入料為126億美元,連4年前高峰期的一半也不及。
該報提到,英特爾3年前推出重振計劃時,未顧及公司會因人工智能而擴大開支,加上其晶片製造的產能利用率不足,令第二季經調整毛利率為38.7%,較市場預期低出5個百分點之多。英特爾財務總監David Zinsner解釋,具備人工智能的晶片,在早期往往需要更多資金,故令英特爾盈利率受壓。
美《晶片法案》資助建新廠 成最大受惠者
不過,隨着數年前疫情及中美關係陷入僵局,卻可能為英特爾帶來轉機。近年各國政府意識到國內製作晶片為何重要,要保住技術優勢的美國尤其緊張,但要從頭建立晶片製造廠,亦非一夕間成事,現存的晶片製造商便成為目標。美國於2022年8月通過《晶片法案》,動用390億美元資助晶片製造商建立新廠,英特爾成為最大受惠者,從中獲得85億美元,用於在亞利桑那州及俄亥俄州建立新廠。
據市場研究公司TechInsights資料,英特爾目前晶片廠約佔全美300毫米晶片產能的41%,300毫米晶片正正是關鍵市場最常用的晶片生產類型。
Wolfe Research董事總經理Chris Caso分析,既然美國本土生產半導體為敏感範疇,「我們懷疑美國政府會否對英特爾的問題坐視不理。」《華爾街日報》指出,英特爾要走出困境,不能一蹴而就,但現時英特爾在國家安全中成為重要角色,有望支持公司,料一段時間內,美國政府可能都會成為英特爾的最大靠山,即使「苦於翻身」,仍是「重要到不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