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美:SIVB)倒閉事件,為美國經濟及聯儲局加息步伐帶來變數。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多元資產高級組合經理及資產配置主管潘樂勤(Luke Browne)認為,通脹及利率走向將續為今年投資市場的兩大不確定性,透過投資於多元資產將有助減低風險,看好受惠於中國重新開放的亞洲股債市場。
近月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將於年內停止加息,雖然聯儲局早前的鷹派言論稍為調整了市場預期,惟近日的矽谷銀行危機重燃市場對美息即將見頂的預期。高盛分析師認為,鑑於美國銀行業近日面對壓力,預期聯儲局於本月議息會議上將按兵不動,3月以後的加息路徑存不確定性。德意志資產管理(DWS)認為,美國監管機構對是次危機採取了果斷行動,讓市場稍作喘息,由於通脹風險未除,預期聯儲局不會突然改變鷹派取態,但於決策上將較市場預期更為謹慎。宏利投資管理潘樂勤認為,今年通脹及美息走向將持續為投資市場帶來不確定性,而市場對息口可於年內轉向的預期為另一隱憂,提醒投資者要慎防市場預期落空的風險。
中國經濟復蘇 或推升亞洲通脹
通脹能否降溫為影響利率走向的主要因素。潘樂勤稱,對於通脹,除了需關注美國就業市場緊張狀况能否改善,還要留意中國重開經濟加快增長會否向環球輸出通脹,隨着中國重新對外開放,很可能會看到中國對能源、原材料及商品的需求增加,同時帶動整體供應鏈的需求,意味能源、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價格或會被推升,不僅會影響亞洲通脹,對歐美通脹亦將構成壓力,而通脹變數將影響兩個H,即聯儲局加息水平有多高(How high)及持續多久(How long)。
不確定性往往使市場趨向波動,「現金為王」信仰重新冒起。潘樂勤指出,零息環境不再,加上市場波動,現金再次受市場關注,無疑在現時利率偏高的環境下,投資者可輕易透過短期定存或貨幣市場基金獲得4.5厘至5厘利息,不過也要留意若通脹高於利率,回報便會全數為通脹所蠶食,以英國為例目前通脹逾10%,歐美亦處偏高水平,雖然亞洲通脹現時仍低於歐美,但隨着中國經濟復蘇,年內亞洲通脹或會因而上升。
近期減持美股 伺機增持內地與港股票
潘樂勤續稱,由於只持有現金,也需面對通脹風險,因此多元投資組合將有助分散風險,同時捕捉個別資產的上升趨勢,而提及上升趨勢,中國重新開放是其中之一,中國經濟與整個亞洲經濟密不可分,中國防疫政策轉向,利好區內經濟表現,對亞洲股債等風險資產是強力催化劑,因而在環球股票中,較看好亞洲市場,尤其是當中的中國內地、香港、印度及印尼等市場,並稱其有份管理的多元資產入息組合於中國內地宣布重開後亦增持內地與香港股票,至早前看到估值稍為偏高,方減持部分內地與香港股票,但認為中國重開故事未結束,目前正等待第二個催化劑,如中國消費者支出、生產及出口數據上升,當有實質數據反映中國經濟增長加快,將為另一個增持的內地與香港股票的信號。
歐美市場方面,潘樂勤表示,旗下投資組合近期開始減持美股,至於歐洲經濟受地緣政治風險及俄烏戰事影響,尤其是受到能源價格影響,從投資角度而言,歐洲市場前景較艱難,當中相對看好英國市場,看淡德國市場,基於英國市場中較多跨國企業,這些企業收益主要來自英國以外市場,收入並非英鎊計價,因此英鎊匯價偏軟時,這些公司以英鎊計結算的盈利會增加,而德國市場因工業股成分較高,較易受到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上升影響。
看好原材料大宗商品公用股
至於行業方面,潘樂勤表示,較看好有望受惠於亞洲經濟增長行業股,如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等,同時看好具防守股份,如公用股,並相對看淡對利率敏感行業股、非必需消費品及部分科技股,認為現時看科技股需有不同角度,以亞馬遜(美:AMZN)為例,不應視為科技股,因若論業務本質,亞馬遜應為零售股。至於債券,他指出,目前亞洲債券相對其他地區債券提供具吸引力孳息, 如部分中國高收益債券,當中不乏基本因素仍向好內房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