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美:SIVB)上周四揭露巨虧及集資計劃後,股價於一日內下跌60%,周五開市前股價再瀉六成。加洲金融保護及創新部門(DFPI)旋即於周五宣布根據加州金融法例第592條,下令關閉矽谷銀行,理由是流動性不足及資不抵債,DFPI並指定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銀行資產。FDIC宣稱為保障存款人權益,宣布於接管後已立即將其受保存戶的存款轉移至聖克克拉國家儲保銀行。
由於FDIC保障上限是每個客戶25萬美元,相信只有少數初創公司可獲足額賠償,其他比較大的客戶如風險投資公司、科技公司及虛擬貨幣平台將難以獲得足額賠償。亦正因為如此,據報道有數家風投公司(例如Coatue Management and Union Square Venture)在出事前,已經通知旗下組合公司調走全部或部分存款,加速SVB流動性消失。
矽谷銀行面臨龐大沽債損失
上周筆者向大家解說人工智能(AI)企業的分別時,曾經提及美國加息對AI貸款平台Upstart(美:UPST)的負面影響。在資金成本不斷上升而此等金融機構仍累積不少在低利率時期買下的債券時,其盈利能力必然大幅減退,Upstart股價一周內再下跌20%,一年累計下跌84.5%。
矽谷銀行為全美第16大銀行,2022年底銀行總資產為2090億美元,存款總額為1757億美元,說大不大,存款額只佔全部美國銀行存款的0.98%。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今次矽谷銀行的股價大跌,究其原因是銀行為獲取現金而沽售210億美元的債券所引致的18億美元虧損,為填補此虧損,銀行計劃通過發行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以集資22.5億美元,可惜是,銀行仍有910億美元(持有到期)債券,如果要以市價沽出,將帶來150億美元的虧損,那才是問題所在。
監管機構及一般公認會計準則,容許銀行將持有債券分類為可買賣債券(Trading portfolio)及持有到期(Held-to-maturity)債券,可買賣債劵部分必須以市價折算反映於會計帳目中,但持有到期債券則不須以市價折算,而是假設持有到期時可以收回本金,以容許銀行有穩定的收入。
儲局毋須太執著職位增長目標
問題是,銀行是一門以信用為主的生意,其存款亦是對客戶的負債,信用有問題時客戶存款流失,而且存款期遠比債券的年期短,銀行在水緊時賣掉低息時買入的持有到期債券將引致大眾未有預期的損失。
上周五美國銀行股表現是雖然中、小銀行股價下跌,大銀行如摩根大通(美:JPM)股價卻反彈2.5%,反映資金湧向信用較好的銀行,但一周仍跌6.9%。
美國長、短期國債孳息率皆大部分下跌,亦反映市場期望聯儲局因此次小股災可能改變偏鷹立場,且看聯儲局是否汲取到此次教訓而不只在意於職位增長這個意義不大的目標。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