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王良享 政經良謀

投資策略

王良享:AI覆蓋面廣泛 概念股勿揀錯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熱潮殺到,自去年11月底微軟(美:MSFT)的策略伙伴OpenAI將其談天機械人ChatGPT上架後,不同類型的人工智能企業股份已紛紛上升。前文筆者曾經解釋過,因為受制於美國長期利率的飈升,微軟股價從2月中高位的272美元回吐至上周五的251美元,幅度為7.7%,但仍比11月29日收市價高4.5%。

AI的普及化不只是因為人工成本的上漲,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化,以及大量可靠數據的湧現。原則上,最寶貴的數據是私人專有數據(Proprietary data),因為在一眾AI算式都差不多相同的時侯,數據的私有性及可靠性可以令企業訓練出更有見地及更可信的機械人(即人工智能系統)。

現今最多金融機構使用人工智能的範疇在防止欺詐,如內幕交易及洗黑錢、自營買賣及前枱解答客戶的詢問,並分流給不同部門去跟進。根據Nvidia(美:NVDA)的調查,過去一年,金融企業的AI投資於包銷和收購合併、談話機械人及認識客戶(KYC)的增幅分別為3倍、2.5倍及2.3倍。

Upstart股價一年跌87%

其實AI覆蓋面非常廣泛,除金融業外,工業、醫療、零售、運輸、文娛、教育、漁農業都或多或少有AI的參與。筆者一向看好的日本工業機械人龍頭發那科(日:6954)及安川電機(日:6506 ),其股價在過去一年內就上升了17.7%及22%。具有63年歷史的美國老牌消費者信用評分機構Fair Issac Corporation (美:FICO),近年大力改革成為人工智能為本的信貸顧問,其股價在過去一年升44%,同期納斯達克指數則下跌15.3%。

不過,同樣運用AI,但主要業務是網上消費貸款的Upstart(美:UPST),由於利率上升引致資金成本大升及經濟下滑令壞帳飈升,其股價於一年內跌了87%;因此,AI的廣泛運用雖然是大勢所趨,投資者仍需要考慮科技以外的困素,尤其考慮投資周期性的企業。

若要分散風險,投資者可以考慮選擇交易所上市基金(ETF)。以下幾隻可供參考:

(1)ROBO Global全球機器人為自動化指數ETF (澳:ROBO),市值約132.5億美元,有80隻股份,每隻股份佔比不超過2%,風險較分散;

(2)First Trust Nasdaq AI and Robotics ETF (美:ROBT),這隻ETF雖然總市值較低(約2.1億美元),但卻持有111隻股份,反映並不依賴大型企業來推動基金價格;

(3)Global X機器人與人工智能ETF (美:BOTZ)總市值達154億美元,不過最大比重的六大股份持倉超過50%,基金現在最大持倉為Nvidia,達10.42%,但亦曾經持有份額不低的Upstart股份;

(4) iShare機械人與人工智能ETF(美:IRBO),基金總市值為2.6億美元,現持股118隻,中資股成分較高,最大持倉現為美圖(1357)及愛奇藝,分別佔2.15%及1.37%。

可考慮買ETF分散風險

AI的普及化,當然引起人類工作被取代的擔心,亦有人覺得AI有一部分是黑箱(Black Box),但從ChatGPT在1個多月內已有過億個訂戶的趨勢來看,我們只可與之共存,不能排斥。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王良享 政經良謀]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