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讀者李小姐來信:
本人收入穩定,有固定儲蓄習慣,一直有「上車」的想法。樓市已下跌了數月,但加息周期似乎未完,是否應該觀望多一會?坊間很多評論說現時買樓如「接火棒」。另外,在等待買樓前的閒置資金,除了做定期,還有甚麼選擇?
筆者回覆:
加息繼續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議題,畢竟這影響投資的機會成本,如果涉及按揭借貸更加是直接的影響。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包括是次在內,以美元為首的加息周期合共發生了5次,加息周期完結後無一例外會展開減息周期,猶如潮起潮落,雖然沒人能準確預測每一次的時間節點,但不變的是優質資產的價格總是長線向上,可見利率只是決策的因素之一,而不是最關鍵的因素。關於坊間有評論說現時買樓猶如接火棒一說,筆者認為可圈可點,只要手持的是優質資產,長遠一定不會差,但如何為之優質,的確是見仁見智,但避開不太優質的資產則相對容易,最後即使只能取中庸,相信也能起對抗通貨膨脹之效,至少對冲了居住的成本。
宜避開納米樓
物業也有分不同的類別,從用來居住角度看,市場上的「納米樓」大概率是不太優質的資產。儘管「納米樓」並無明確的定義,但過去幾年不少新盤所設的面積僅200餘呎,甚至更細的開放式單位。根據統計數據,面積低於260呎以下的單位落成量在過去10多年,增長逾百倍,但此類單位的尷尬之處是屬於換樓階梯的最底層,結婚想住大一點,生了一個小朋友理應換兩房,故幾乎沒有「換樓客」會考慮「納米樓」,變相限制了客源。
同樣地,「納米樓」普遍不能滿足大部分人的人生計劃,自住功能亦受限。所以,避開「納米樓」已經在策略上減低「接火棒」的機會,剩下的可按真實需求挑選,而且不應該盲目恐懼價格下跌,否則只會落得升又等跌,跌又不敢買的田地。
定存之外 可考慮貨幣基金
對於有意置業的人士來說,應該建立更健康的心態,不應該只等待樓價下跌,舉例說你自己認為加息周期未完,相信整體樓價會下調15%,今天應該繼續睇樓,遇到能夠比現時市價便宜15%買入的話,那就沒有必須等整體樓價進一步下跌。對於有意置業人士,資金隨時都需要動用,必須要保持靈活,除了定期存款之外,貨幣基金在現階段也是好選擇。最後,以上只是通用的意見,宜根據自身情况進一步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