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在人大會議開幕日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一如市場預期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訂於5%左右,為近20多年來最保守預測,政府財政赤字預測則訂在3%,只較2022年約2.8%微升。有投資界人士分析,政府GDP目標保守,政府大力刺激經濟迫切性相對下降,不排除投資市場或感失望,港股短期上升動力料減。
黃國英資產管理創辦人黃國英認為,今年政府經濟展望增長5%是較為實際的目標,現時主要由國民消費、平穩出口等帶動,因此若要超過5%增長亦不容易。李克強預料今年政府赤字為3%,較一些大行估計略低,黃國英稱,政府可能在降費、減稅及發債方面比較審慎。
報告中提及當局將繼續支援內地房地產行業,但黃國英料內房估值不會重返過往高水平,股價升幅有限。至於報告亦指會繼續發展人工智能及綠色行業,他指是有關行業一直是近年來的大趨勢,因此料對股價不會有太大提振。他較為看好一些資源國企股,包括「三桶油」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中海油(0883),以及基本資源股等。
經濟主要增長來源為國民內需
港股上周先跌後穩,恒指連日收於二萬關以下,至周四顯著反彈後企穩,全周升557點或2.78%,報20,567點。除因有美國聯儲局官員放鴿料夏季末尾暫停加息外,市場憧憬兩會期間會出台刺激經濟及行業政策,亦令市場情緒相對改善。
香港恒生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張俊獅則表示,早前內地放寬防疫措施後出現報復式消費,惟僅屬短期利好經濟因素。現時中國出口較為疲弱,疫情放寬後,外國工廠陸續恢復開工,加上一些地區開始轉移供應鏈,不再只集中於中國,料出口或將持續疲軟。經濟主要增長來源為國民內需,若有更多刺激經濟政策推出,增長5%的目標則更為樂觀,惟料增長不會如過往般強勁。至於房地產方面,他指若內房「爆煲」便會引發系統風險,因此中央不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