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啟德不止盛事地標 更是香港主場福地

【明報社評】亞洲盃外圍賽分組賽中國香港迎戰印度,昨晚於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行,港隊在現場逾4.2萬名球迷支持下,以1比0擊敗印度。今次是啟德主場館啟用以來,首度舉行國際A級足球賽事,也是港足首次在這個主場出師,入場人數刷新本港足球史紀錄,具有里程碑意義。啟德體育園啟用短短3個月,已舉辦過多場大型盛事,海外著名樂團歌手及球隊相繼來港,當然有利於提升本港「盛事之都」形象,然而啟德體育園同時也是香港的新地標、新主場,發揮文體活動所能帶來的社會凝聚力和歸屬感,始終要靠香港自身的軟實力。過去10多年,本港足運浮浮沉沉,發展未算理想,現在有了如此出色的主場,更應加把勁改革求進。

港足首戰啟德主場館

逾4萬人入場破紀錄

啟德體育園今年3月啟用,可以容納5萬人的主場館,成為本港最大型的球賽及表演場地。過去3個多月,先後有英國樂隊Coldplay、香港歌手謝霆鋒、台灣組合五月天、新加坡歌手林俊傑等在主場館開演唱會,球賽方面則有國際七人欖球賽。昨晚舉行的亞洲盃外圍賽分組賽,是主場館首度舉行國際A級足球賽事,足總於開賽前一日已宣布門票全部售罄,港隊上下對球迷踴躍入場都非常高興,期望可以踢出漂亮一場,最終亦不負眾望,憑臨完場前一記12碼入球,力挫印度,既為港隊在分組賽打開勝利之門,也為啟德主場館這個香港新主場,帶來一個好開始,確是可喜可賀。

香港大球場是過去30年本港舉行國際級足球賽事的首選場地,最多可容納3.8萬名觀眾,只是爆棚盛况屈指可數。2009年南華在亞協盃四強對科威特競技的賽事有37,459人入場,是本港歷來最多人入場的非表演性質球賽。雖然昨晚主場館並未「坐爆」,但入場人數多達42,570,已刷新本港足球賽事入場人數紀錄,現場一片「紅海」(港隊主場球衣為紅色),數萬球迷不斷為港隊打氣,氣氛熾熱。港隊最終贏波,固然是將士用命,現場數萬球迷作為球隊「第12人」,同樣功不可沒。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盛事經濟」,盼可吸引更多旅客,為本港經濟注入更多活力。啟德體育園落成啟用,標誌香港終於有一個世界級硬件場地,可以跟區內對手競爭,爭取主辦更多大型盛事,有利香港刷亮「盛事之都」招牌。歐洲4支傳統勁旅利物浦、AC米蘭、阿仙奴及熱刺,下月來港踢季前熱身賽,兩場賽事門票火速售罄;被譽為「韓國格林美獎」的MAMA頒獎禮,相隔7年決定重臨香江,年底於啟德主場館舉行,還有韓國國際級女團BLACKPINK明年初在主場館開騷,同樣備受矚目,可望吸引數以萬計內地及亞洲區「粉絲」來港一睹風采。可是一個盛事之都,不應該一味靠外國「頂流」撐起,本地軟實力的提升,同樣非常重要。啟德體育園除了是舉辦國際盛事的場地,更是香港的主場,相信社會上下都希望有更多香港代表,可以在啟德主場館展露光芒。

無論足球還是娛樂流行文化,香港都曾盛極一時,只是風光歲月早已不再。以足球為例,本地職業聯賽每場平均入場人數,過去10年整體趨勢向下,剛結束的球季,平均每場不足700人入場,屬10年來第二低;港隊方面,世界排名2012年一度跌至最低的第172位,雖然近年有所回升,更於2023年打入亞洲盃決賽周,惟大多數時候的世界排名,亦不過介乎於140多至150多。

2009年港隊憑主場之利,勇奪東亞運足球金牌後,特區政府同意投入更多資源支持本地足運,香港足總在過去15年間,先後提出3個「五年計劃」,包括2010年的《鳳凰計劃》、2015年的《五年策略計劃》,以及2020年的《展望2025策略計劃》,然而多年來一直有聲音質疑這些計劃的成效。港隊前主教練金判坤便曾公開批評,足總對香港足球代表隊欠缺支援,呼籲改善球員福利;審計處2020年更發表報告,批評足總管理不善,政府撥款有大部分是用在足總員工薪酬之上。這些年來,足總定下不少「宏願」,諸如港超聯每場平均5000人入場、港隊世界排名躋身前百、2034或2038年晉身世界盃決賽周等,然而有關方面若不對症下藥,厲行改革,這些「宏願」都不過是空想。

體育凝聚力驚人

香港足運要發憤

體育競技具有凝聚人心的能力,近兩屆奧運港隊表現出色,贏得全港上下支持,正是最佳說明。足球作為「三大球類」之一,球迷眾多,其凝聚力更是不容小覷。前年港隊睽違半世紀再度打入亞洲盃決賽周,就有數以百計本地球迷遠赴東道國卡塔爾,入場為港隊打氣,儘管分組賽三戰皆北,但球員的拼搏精神,依然贏得球迷愛戴。體育的凝聚力,最能體現於主場賽事。昨晚賽事入場人數刷新香港紀錄,雖然不排除有部分觀眾是因為新球場而入場,但球迷萬眾一心撐港隊的體驗,確非筆墨所能形容,唯盼有了啟德這個主場,可以帶動香港足球文化和主場文化,為本地足球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