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美國有意進一步收緊招收海外學生限制,要求所有申請赴美的海外學生,接受社交媒體背景審查,國務院內部電報指示,暫停所有新學生簽證面試。若說特朗普之前禁止哈佛大學生招收國際學生,乃是針對個別不肯臣服的高校,最新提出的限制,則是針對所有打算負笈美國的學生。特朗普倒行逆施,大搞思想審查,自損美國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對香港而言,這當然是難得的「搶人才」機會,惟全球其他對手一樣有此想法,最終還得看各自的競爭力。世界百年變局下,香港要成為世界級國際教育及科研樞紐,並非不可能,關鍵是現在就要加強科研設施投入,以及致力維護香港多元開放獨特性。
暫停新學生簽證面試
白宮要加強思想審查
根據美國傳媒報道,今年3月底,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已在一份國務院內部電報中,要求強制審查某些學生或交流訪問學者簽證申請者的社交媒體,若持有同情巴勒斯坦的態度,又或批評美國和以色列者,簽證申請會被拒絕。及至近日,美英主流媒體更廣泛報道,魯比奧本周二簽署了另一份發給美國駐外使領館的電文,內容提到為了準備擴大社媒審查和審核範圍,領事部門不應增加任何額外的學生或交流訪問學者簽證預約名額,即時生效,至於之前已預約的簽證面試仍可繼續。
美國國務院昨天回應有關報道,並無斷然否認電報的存在或報道的內容,僅稱任何國家都有權審批誰可以入境。在北京,外交部強調,正常教育合作和學術交流不應當受到干擾,敦促美方切實保障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各國留學生的合法正當權益。目前尚不清楚,美方日後打算如何擴大社交媒體審查,以及將審核範圍擴大到哪些方面。除了不得同情巴勒斯坦、不得批評美國及以色列外,會否還有其他新規限?若曾表示支持平權政策、同情性小眾人士,申請簽證前是否最好先刪帖文?美方一日不說清楚,各種各樣的疑問,相信還會陸續有來。
特朗普近期連番打壓哈佛大學,包括中斷上百億港元研究經費撥款,更以「與中共合作」、「縱容反猶」等所謂「理由」,撤銷哈佛招收國際學生資格。哈佛名譽校長兼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直斥特朗普所作所為是暴政。有哈佛學生則質疑,特朗普利用國際學生作為政治籌碼,要校方「歸順」,包括交出大量學生紀律信息及監控材料。儘管聯邦法院批出臨時民事保護令,暫阻「哈佛招收國際生禁令」生效,但已弄得校內留學生人心惶惶、海外有意負笈者猶豫裹足。今次特朗普政府將「槍口」指向所有打算申請赴美的海外學生,打擊面更闊,對美國自身傷害也更大更深。
特朗普回朝以來,對外發動關稅戰,對內則大搞「文化戰爭」,高教界成為重點整治對象。特朗普早在競選時就指控很多美國大學「敵視保守派」,威脅大幅削減撥款,其副手萬斯更在2021年一次演講中,向在場保守派人士形容,美國主流高教界是保守派「敵人」,需要「狠狠攻擊」他們。根據美媒報道,至少有60間美國大學現正被當局設立的所謂「反猶」專責工作組鎖定。特朗普早前揚言,海外留學生「太多」,影響本地學生入讀機會。今次國務院的指示,令人關注特朗普在高教界也要貫徹「美國優先」,思想審查的倡議,則突顯了對海外留學生的懷疑和不信任。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
港應致力更上層樓
擁有世界級頂尖學府、成功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是近代美國成功的重要基石。如果國際精英學生不再赴美,美國全球科技領導地位長遠必然動搖。就像關稅戰為投資者和生意人帶來重大不確定性,特朗普出手對付美國高教界,也為留學生、國際研究員及學者,帶來重大不確定性,即使措施被煞停,誰也不敢排除特朗普政府之後又有更瘋狂的行動。事實上,根據蓋洛普的調查,美國人對本國高等教育信心整體都在下降,一大原因是很多人認定大學有政治立場及主張,當中又以共和黨人為甚。換言之,特朗普對大學的肆意攻擊,背後是有選民基礎的。觀乎美國社會撕裂不斷加深之勢,就算特朗普日後不再當總統,只要共和黨在朝,針對大學的文化戰爭絕對有可能反覆爆發。這樣的氛圍,必定嚇怕不少希望專心做學問和做研究的人,美國吸引人才的能力,有可能受到永久損害。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特朗普發動關稅戰與文化戰的歷史意義及影響,可能比很多人想像更深遠。特朗普倒行逆施,對很多國家及地區而言,這正是搶學生、搶人才的機遇。法國政府留意到特朗普大削大學撥款,早於上月就宣布一項補助計劃,協助大學承擔引進外國科學家到法國的費用;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推出針對在美研究員的「科研避風港」計劃,迄今已收到近300宗申請;挪威研究委員會近日更推出一項耗資7600萬港元的招聘人才計劃,荷蘭政府也有類似計劃。
在香港,多所大學近日都積極向哈佛國際生招手,包括提供獎學金及住宿等安排,行政長官李家超亦稱,特區政府與八大將全力便利及支援受「歧視性及不公對待」的學生來港升學,若有需要會考慮進一步調高大學非本地生學額。當局可考慮借鑑外國做法,採取更進取的措施。當然,吸引頂尖科研人才及學生,銀彈並非萬能,學術水平及科研設施是否夠競爭力,以及多元開放的氛圍,都是影響這些人才是否來港的因素。當局若有心將香港長遠建設成為世界級的國際教育及科研樞紐,就不能因為一時的財政緊絀,就縮減對大學的支援,反而應該支持大學興建更多世界級的科研設施,同時更要致力維護社會多元開放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