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穩住並加強越南柬埔寨關係 協助減少出口過分依賴美國

【明報社評】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開始訪問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雖然這是預先計劃的行程,但在美國發動關稅戰的情况下,穩住周邊國家關係,更添另一層意義。東盟諸國承接中國加工業外溢的格局,是市場驅動使然,不能因為美國採取手段箝制這些國家的出口,而使這個對中國和東盟互惠互利的格局受到損害,中國應該帶動這些東盟國家,將出口向其他市場轉移,既能協助東盟國家擺脫對美國市場的過分依賴,也可鞏固中國與這些周邊國家的關係向縱深發展。

越南柬埔寨率先跟美國商議稅率

在中國與美國之間不斷左右逢源

美國在本月初宣布發動關稅戰,越南第一時間派副總理胡德福到美國,主動跟美方商議稅率問題。越南首先「服軟」確實無可厚非,因為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分別佔其總出口以及GDP的三成,一旦加徵46%關稅,越南是不可能承受損失的。過分依賴美國市場的還有柬埔寨,去年出口美國市場佔總出口額的43.6%,被美國威脅加徵關稅49%,柬埔寨主動去信美國政府,提出將徵收美國進口商品關稅減到5%。

即使在關稅戰之前,越南和柬埔寨在外交策略上,也有不少「左右逢源」的做法。越南跟中國在南海主權上有爭端,企圖跟美國靠近來「敲打」中國,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去年9月訪問五角大樓,提出願意深化跟美國在國防方面的合作,包括購買軍備以及共享資訊。

柬埔寨去年8月5日,全國放假一天,以示舉國慶祝中國協助柬埔寨修建德崇扶南運河,敲鑼打鼓聲音還沒消去,運河工程停工的消息即傳遍四方。先不論柬埔寨是礙於什麼壓力煞停這個意義重大的運河工程,執政近30年的洪森2024年退居二線,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兒子洪瑪奈接棒任總理,他對柬埔寨跟中國關係是否會「另眼相看」,也說不定。

美國對於離間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所以,要穩住並加強跟東盟國家關係,是什麼時候也需要做的外交工作,而且是做多少也不會過分的周邊工作。今年東盟輪任主席國是馬來西亞,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三國包括馬來西亞,也是希望藉此改善跟東盟的整體關係。

東盟自2009年開始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一直保持至今,這個態勢,得益於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轉移到東盟,包括外國和中國的企業家紛紛到東盟國家設立加工廠,部分原材料和半製成品,以至機械設備來自中國,產品則行銷全球。中國與東盟國家形成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這個生產模式是市場因素驅使,自然而成的。現在美國提出要加徵巨額關稅,意圖十分明確,就是要斬斷中國跟東盟國家的供應鏈和產業鏈。

雖然美國「突然」宣布暫停除中國以外所有國家的加徵關稅90天,但已經成功脅迫東盟國家主動跟美國商議關稅稅率,在談判過程中,自然會提出一些附加條件,而這些附加條件不言而喻會包括疏遠中國的因素。

協助東盟諸國出口市場多元化

中國加強東盟關係比美國有利

美國這一狠招是否能夠得逞,還有待驗證,但帶出的不確定因素,則會成為懸在半空的一把劍,起碼會令投資者望而卻步,暫停對東盟國家的投資。此刻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東盟三國,需要傳遞的信號,不但要從傳統外交關係的角度去鞏固和加強跟東盟國家的關係,還要有新招才能抵消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既然認清美國箝制東盟國家出口的意圖,見招拆招的做法,就是要協助東盟國家,減少在出口方面過分依賴美國市場。中國可以帶領東盟國家的加工產品拓展新市場,這些勞動力密集的加工產品,跟中國同類產品的競爭關係很弱,協助推銷也不至於影響中國的出口,成功了反而會維持甚至加強中國在半製成品和機械設備對東盟國家的出口。此外,中國也可以協助降低東盟國家產品出口的運輸成本,比如先將產品運到中國,再利用從中國出發到歐洲幾十個國家的中歐班列。東盟國家富強,中國這個鄰國也受惠,這也是符合中國一直提倡「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抵達河內,一般來說兩國互訪及發展關係,不會針對第三國。習近平在越南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表示,此行訪問的目的,是要「攜手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共同維護政治安全」。所謂外部風險挑戰,可以理解為美國發起的挑戰,如何能夠說服越南,跟中國一道去共同維護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政治安全,也是一項挑戰。然而,地緣政治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地理位置的因素是不能改變的,越南或許有很多政治目標,在應對美國的挑戰方面也有選項,但作為中國的近鄰,這個關係是搬不動的。中國要加強跟東盟國家關係,有比美國更有利的因素,但始終是要有新招和猛招,才能抵消美國的陰招。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