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以色列再度對加沙發動攻擊,單方面破壞跟哈馬斯的停火協議,以軍高層毫不掩飾表示有意全面佔領加沙,內閣亦準備推行所謂「自願移民」計劃,種族清洗巴勒斯坦人的企圖昭然若揭。與此同時,以軍在約旦河西岸展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清拆民房,驅逐巴人,更將原屬非法的猶太「定居點」(殖民區)合法化。種種迹象顯示,以色列正意圖長遠吞併巴人土地,各國理應譴責及制止,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華府對以色列的縱容前所未有;歐洲諸國亦因美國外交政策轉變帶來的震盪,自顧不暇,讓以色列為所欲為。毫無議價能力的巴人,唯有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土地一點一滴遭蠶食。
單方面破壞加沙停火
以方公然倡「自願移民」
以色列今年1月跟哈馬斯達成6周停火協議,加沙巴人經過15個月戰火暫得喘息。協議分3階段實行,第一階段停火,哈馬斯釋放了33名人質,手上尚有59名人質,以色列則釋放百計巴人囚犯。第一階段停火本月初結束,按協議,以哈雙方要就第二階段安排展開談判,即釋放所有人質換取以軍全面撤出加沙及結束戰爭,哈馬斯支持展開第二階段談判,但以色列跟美國卻建議延長第一階段停火,沒有明確保證結束戰爭。以色列以「哈馬斯拒絕延期」為由,3月18日恢復向加沙用兵,單方面破壞停火協議。以色列聲稱行動是要「促使哈馬斯釋放所有人質」,但人質家屬紛紛指摘此舉危及人質安全。
以軍在新一輪行動中攻擊醫院等民用設施,加沙南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納賽爾醫院是加沙僅存仍能運作的醫院,但3月23日遭以軍襲擊,進一步加速加沙醫療系統崩潰。戰火重燃以來,加沙900人死亡,令加沙戰爭死亡人數突破5萬。哈馬斯周末據報同意了埃及與卡塔爾提出的停火方案,釋放5名人質換取50日停火,但以方另有盤算,總理內塔尼亞胡昨稱,對哈馬斯的軍事策略正在奏效,如果哈馬斯領導層同意放下武器將被「允許離開」,意味要哈馬斯高層繳械及出走。不過哈馬斯此前已表示,維持武裝是談判的「紅線」。
無論雙方能否再次達成停火協議,種種迹象顯示,以色列正藉戰事為永久佔領鋪路。以色列防長卡茨(Israel Katz)日前明言,若哈馬斯「不釋放人質」,將擴大佔領加沙土地,並下令軍方「奪取更多地區、撤走當地人口、擴大安全區」。以色列安全內閣更通過成立「自願移民局」,着手將加沙居民遷往第三國。
除了加沙,以軍近期亦在西岸展開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清拆杰寧等4個巴人難民營的民房,超過4萬巴人被逐。以軍此舉是為了拓寬道路,讓以軍裝甲車更易進出,空軍加強空襲,軍隊在道路上增設了路障,令西岸巴人生活更加困難。
猶太殖民者近年一直加緊在西岸興建殖民區,他們在以軍默許下大肆襲擊巴人,務求將他們逐出家園。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家不成家:我生於巴勒斯坦》便記錄了以軍跟殖民者如何用盡方法驅逐馬薩費爾亞塔(Masafer Yatta)的巴人,希望引起國際社會關注。諷刺的是,該片其中一名巴人導演巴拉勒(Hamdan Ballal)3月24日遭殖民者襲擊,被以軍帶走。非政府組織「猶太非暴力中心」(Center for Jewish Nonviolence)稱,年初以來,巴拉勒的村莊已遭受至少43次襲擊。以色列政府亦加緊在法理上為吞併西岸鋪路,內閣早前將13個未經政府批准興建的猶太人「定居點」合法化。
以色列在中東擴張勢力,目標不限於巴勒斯坦。以色列去年接連暗殺哈馬斯與真主黨高層,開入黎巴嫩南部,又趁敘利亞政局動盪之際佔領部分領土。內塔尼亞胡亦念念不忘打擊伊朗,積極推動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美國情報界甚至預測,行動有可能半年內展開。
特朗普呼應以色列右翼
假「反猶」之名打壓異見
美國對以色列無條件支持一直受國際社會詬病。之前拜登政府受國內進步派壓力,仍試圖約束以色列行動,例如反對以色列重新佔領加沙,並制裁部分西岸猶太殖民者,但特朗普上台後,徹底放棄人道價值,全力包庇以色列。特朗普自詡促成停火,卻未要求以色列停戰,反而與以色列右翼情投意合,公開宣稱美國應「擁有」加沙,並將其打造成「中東的蔚藍海岸」,同時向埃及約旦施壓逼接收巴人。以色列右翼亦積極游說特朗普支持吞併西岸。更令人憂慮的是,特朗普政府以「反猶」之名,打壓美國國內支持巴勒斯坦聲音,取消近300名學生簽證,打壓範圍甚至延伸至僅在報章撰文支持巴人的學生。3月25日,土耳其博士生厄茲蒂爾克(Rumeysa Ozturk)於光天化日下,在波士頓住所附近遭蒙面便衣拘捕,令人嘩然。
加沙戰事重燃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表示,對以色列在再次挑起戰火表示嚴重關切,並予以強烈譴責。雖然以軍漸顯疲態,內塔尼亞胡本人更深陷貪腐醜聞及司法改革爭議,國內不滿情緒升溫,然而在西方無心無力制約下,以色列依舊為所欲為,而受害最深的,仍是毫無談判籌碼、被迫流離失所的巴人。在國際秩序分崩離析之際,國際社會必須堅定立場,督促以色列結束戰爭、堅持巴人立國的「兩國方案」,確保國際法與人道原則不被踐踏,西方大國繼續選擇沉默,形同縱容侵略與種族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