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有條件有擔當貢獻國家

【明報社評】李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個提法,是更全面闡述香港的獨特優勢,可以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與國際聯通方面,發揮同樣的作用,以及可以對國家貢獻良多。內聯外通的任務,互不排斥,亦不能偏棄。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特區政府要有頂層設計,商界要積極配合,民間組織也可以發揮作用。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不但有條件做好,也應該以有擔當的精神做好,而且演好這個角色對香港和國家都有深遠的意義。

國際政局動盪需要香港特殊作用

過去曾經發揮今後也有新的任務

國際地緣政治局勢動盪,營商環境也在深刻變化,香港內聯與外通的角色,特區政府與民間有不同的理解與做法。香港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抓手,這是香港無論在政治與經濟發展上的必由之路,不存在任何爭議,只有做法與速度不夠理想的問題。雖然如此,不能因為要積極加快內聯,而放棄或者削弱外通的角色,因為內聯與外通,兩者並非互相排斥的關係,不但既要內聯也要外通,而且更好發揮外通角色,反而會起促進內聯的作用。

已故中共元老毛澤東對香港的作用,提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針。這是因應新中國建立初期,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封鎖與抵制,香港作為對外聯繫窗口,政治上可以收集信息和對外聯絡,經濟上可以協助國家出口賺取外匯和進口被禁運的物資,香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第二代與第三代領導人,對於香港的這個特殊作用,秉承原來的政策,收穫吸引外資與擴大對外貿易渠道,香港回歸以後,更成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而今,國際地緣政治再次發生深刻變化,美國多屆政府全方位遏制中國崛起,對中國實施政治、經貿與科技抵制,香港的特殊作用再次被「另眼相看」。習近平主席在澳門回歸25周年的講話中要求香港與澳門,「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拓展國際聯繫,目的是發揮港澳的獨特優勢,去為國家作貢獻,後果是對港澳與國家的未來發展,都有好處。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即是說香港跟國際的交往合作,原來已有基礎,現在要深化。香港參加和適用280多項國際多邊協議,為鞏固和進一步拓展國際貿易提供法規基礎和渠道,香港的商家一向積極有為,將香港與內地生產的商品推銷到全球各地,可謂無遠弗屆,近年積極開展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發揮了一定作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在為內地企業引資與上市集資,以及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也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一個新的提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新型離岸貿易」,即電商貿易,生產、貿易與物流三方面分別在不同地方進行,以規避貿易壁壘與加徵關稅,香港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什麼作用,也是新的挑戰。

政商深化國際合作有利經濟發展

民間組織深化交往有利民心相通

香港加入100多個國際組織,也是全球擁有外國領事館第二多的城市。擁有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些傳統的聯繫,可以在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然而,國際形勢正在急劇大幅變化,香港在拓展新的國際聯繫,近年積極進軍中東,在吸引阿拉伯國家的資本,和推廣香港的專業服務,也有所建樹。特區政府還計劃在馬來西亞與印尼設置經貿辦事處,面向一帶一路國家之舉,配合國家的外交政策,應該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香港的高等學府在國際上享負盛名,學者參與的國際合作項目不知凡幾,今年特區政府對大學收取非本地學生的比例增加一倍,用意也是加強國際聯繫。特區政府在資助學術國際合作方面,應該在國際聯繫方向方面側重拓展新渠道,比如加大資助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項目,在給予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方面拓展新方向。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不但有條件可以做,也可以在發揮香港獨特作用方面有所貢獻。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特區政府為配合國家而為之,商界乘國家的東風而尋找新的商機,民間組織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香港的民間組織,向來對本地的慈善事業貢獻良多,很多國際慈善與救援機構也在香港募捐,獲得企業與市民的鼎力支持,近年也有民間組織在對外援助方面開展工作,給貧困國家施以援手,這些方面,也是國際交往與合作的一部分。企業與市民的捐獻,應該重視那些做對外援助的香港民間組織,支持它們拓展國際交往。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在國際交往合作方面有顯著優勢,應該在原有的條件上創造新的條件,深化在政治、商貿與民間的國際聯繫,如果發揮得好,不但可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開拓新的機遇,也可以為國家應對國際新格局做出貢獻。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