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發表第二度執政後首場國會聯席演說,他用一貫的張揚作風,把國會講台變個人表演舞台。他不依循美國總統藉國會演說展現政治團結的傳統,反而全力批判政治敵人,嘲笑上屆總統拜登為「史上最糟糕」。國會大廳數百計觀眾,近半都是他的嘲罵對象,整個會場如同被楚河漢界一分為二:一邊是頻頻起立鼓掌及呼叫「美國」、「鬥爭」等煽情口號迎合特朗普的共和黨人,另一邊則是神情肅穆舉起「說謊」等抗議標語的民主黨人。這一幕鮮明地揭示,美國在特朗普描繪的「黄金時代」背後,處於政治撕裂、價值極度對立的平行世界。
國會演說黨同伐異
自誇成就勝華盛頓
這場演講是特朗普首次向國會議員全面介紹其政策目標,主題為「美國夢的復興」。演講內容更多的是在博得掌聲,而不是深入剖析對美國各種重大社會議題的看法。現場反應兩極化,奉迎特朗普的人不在少數,哭笑不得者也不乏其人。特朗普花了接近100分鐘發言,刷新美國總統國會聯席演說時間的最長紀錄。他一開口就宣稱自己上任43天內取得的成就,「比大多數政府在四年或八年內取得的還要多」,更大言不慚地稱,「許多人」讚譽他上台的第一個月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而排在第二是美國「國父」華盛頓。他把握機會列舉自己內政「成就」,包括嚴厲打擊非法移民與全力清除「深層政府」,並表明推動美國「常識革命」的決心,對自由派推動的進步價值全盤否定。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曾刻意劃清界線的右翼施政藍圖「美國2025」,已成為其改變美國政治結構的重要藍本。
美國民主黨顯然仍未消化大選慘敗帶來的衝擊,陷入集體失聲的境地,與拜登上屆大選擊敗特朗普時的意氣風發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即使八年前特朗普首度入主白宮時,民主黨也未像當前這般疲弱不振,而特朗普也不像現在這樣為所欲為。當年他雖然也大量發出行政命令,推行「禁穆令」與修建邊境圍牆等政策,但施政阻力重重。美國傳統上有所謂的「百日新政」,以新總統上任一百日為時間點來衡量其施政表現,特朗普也曾以百日為界許下了多個重大立法承諾,結果無一成事,只能一邊砌詞強辯自己做的事「比其他總統都多」,一邊極力駁斥用上任百日檢驗總統表現是一項「荒謬標準」。
「搬龍門」對特朗普來說不是新鮮事,真正丕變的是美國的政治格局。當年特朗普急於廢除「奧巴馬醫保」,卻因共和黨內訌而未能如願。時移世易,今天的共和黨幾乎全面「特朗普化」。這正是特朗普在政治上最成功的地方,從首次參選開始,他一步步反客為主,改變了共和黨的主流論述,並不斷扶植在理念上支持他的政治人物。與此同時,共和黨舊建制的力量日漸式微。如今,共和黨政治人物的前途與利益,跟特朗普高度綁定,特朗普的利益觀成為共和黨人行動的指南針。
在一切圍繞特朗普轉的新權力遊戲裏,美國政壇迅速滋長出一種「拍馬屁」的文化,曾經被美國極力嘲諷為落後的政治生態,如今卻在美國上演。特朗普就任以來,有共和黨議員提出把他的臉雕刻到「總統山」,與美國四位公認的偉大總統並列,有人建議把特朗普的生日設為新的聯邦假日,有人提案發行面值250元的美鈔並印上特朗普頭像,有人提議將首都華盛頓的機場改名為特朗普機場,甚至有人提出修憲讓特朗普尋求第三個任期……這類表態式提案在美國政治中本不罕見,但如此集中向一個人「致敬」卻是前所未見。由於議會門檻限制,這類提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但風氣一開便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特朗普將美國政治變成一場以他為中心的「真人騷」,通過不斷地製造話題吸引眼球。面對特朗普的自吹自擂,從白宮到國會充斥歡呼與吹捧之聲。特朗普一邊高喊對抗「深層政府」,一邊在自己的核心圈子中打造出以他為中心的「深層政府」,不斷為他的各種乖張決策辯護,攻擊他的反對者。當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自稱「國王」時,白宮官方帳號有跟着發布他戴着王冠的合成圖,聲言「國王萬歲」。白宮的新聞發布會准許哪些記者參加,也取決於特朗普與相關媒體有沒有「牙齒印」。
特朗普的「黃金時代」
美國陷入價值迷失
第二個任期過了短短一個多月,特朗普就把美國內政外交格局攪得天翻地覆,讓國際社會瞠目結舌。難以解釋的是,美國政治制度標榜權力制衡,為何在特朗普面前卻顯得如此脆弱?對於特朗普肆意破壞美國在自由民主世界的領導者形象,美國內部政治力量為何也顯得異常冷淡?從民調數據看,特朗普新任期的開局並不如他描繪的那樣美好。根據蓋洛普調查,特朗普上任首月的支持率為45%,比其第一個任期首月高了五個百分點,但若放在自1953年以來歷任總統同一時間點的平均水平來比較,卻明顯偏低。這表明,特朗普的政策並未真正贏得廣泛的民意支持。特朗普的「黃金時代」讓美國的政治生態與國際形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以自由與民主自豪,如今卻陷入了價值迷失的困境,特朗普揭開的,或許正是美國的「國王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