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香港最大型體育基建啟德體育園今天正式開幕,未來將肩負起舉辦大型體育盛事及演藝表演的重要角色。過去香港缺乏頂級大型場館硬件,大大影響了爭取主辦國際級體育盛事及演唱會的能力。啟德體育園的啟用,標誌香港終於在場館硬件上躋身亞洲較高水平,有利香港推動盛事經濟及演唱會經濟,政府、體育園公司和業界須攜手協力,管好及用好場館硬件,多辦頂級比賽和高質素表演,令啟德體育園成為蜚聲國際的地標;本地體育界和演藝界也要奮發求進,讓香港的軟實力得以再度發光發亮,更上一層樓。
促進演唱會經濟
條條框框須減少
啟德體育園佔地約28公頃,耗資逾300億元,園區涵蓋三大體育建設,包括主場館、體藝館及青年運動場,其中主場館可容納5萬人,上蓋可開合,規模可媲美東京巨蛋等亞洲大型場館;體藝館及青年運動場則分別可容納1萬及5000名觀眾。文體旅局長羅淑佩表示,體育園是本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開幕典禮將為香港「盛匯超級三月」打響頭炮,當局正爭取不同活動落戶香港,包括陸續有海外歌手及巨星來港演出。
體育園今晚6時半舉行開幕禮,8500張門票極速售罄,外界對開幕禮只安排免費電視台剪輯轉播而非直播,議論紛紛,官員解釋說服力夠不夠,言人人殊,惟無論如何,啟德體育園啟用確是一個里程碑。香港作為「盛事之都」,很需要一個像啟德體育園般有規模的國際級場地,比起開幕禮有沒有直播,更重要還是以後如何用好場館。
體育園主場館開幕後,將陸續舉行國際七人欖球賽等大型國際活動;演唱會方面,4月上旬有英國搖滾樂隊Coldplay舉行演唱會,香港及亞洲著名歌星之後也會陸續在體育園開騷。外界最近更盛傳,歐洲球季結束後,會有著名球會到體育園作賽。當然,要數今年體育園的重要體育盛事,不能不提全運會,香港承辦的8個競賽項目,當中劍擊、男子手球及七人欖球,都在體育園舉行。過去數月,當局就場地設施、音響效果、人流管理及交通配套等,已做過了很多測試及演練,理論上不應該有嚴重甩轆混亂的情况,唯盼當局莫負眾望。
推動盛事經濟,不能徒靠硬件,但如果連硬件也不夠好,就算想多辦重磅盛事,難免面對諸多掣肘。以舉辦演唱會為例,紅館和亞博館作為本港兩個最主要開騷場地,最多容納萬多人,相比之下,日韓星等地的大型場館,全都可以坐數萬人。國際著名歌手全球巡迴演唱,由於很難每站連開多場,所以在揀選演出城市時,首要考慮往往是場館規模。去年新加坡政府重金補貼美國天后Taylor Swift赴星演出,惹來不少議論,然而就算特區政府肯出錢,若不能提供一個可以容納數萬人的場館,恐怕也難得到垂青。
曾幾何時,本地演唱會事業走在亞洲前列,台前幕後人才輩出,可惜無法爭取更大舞台發揮。1990年代初香港政府大球場完成重建,演藝界一度寄望甚殷,以為可以有一個4萬人入座的表演場地,未料首辦演唱會,就因為半山居民投訴「噪音」,主辦單位被迫調低音量,只能開「細細聲演唱會」,自此之後,基本上再無歌手在大球場開個人演唱會。有本地業界資深人士就慨嘆,由於沒有合適大型表演場地,這些年來香港不知錯過了多少機會,現在香港終於有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可用,唯盼政府、體育園公司和業界能夠通力合作,減少條條框框與審批限制,讓業界有更多發揮空間,重拾輝煌。
當然,體育園作為大型體育基建項目,並非只是「開騷」地方,必須多辦體育盛事,促進本港體育「五化」,即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及產業化。香港體育發展,以往面對場地不足、配套不全等問題,隨着啟德體育園啟用,將可顯著改善。當局未來可積極考慮爭辦更多國際體育盛事,諸如亞運會、亞洲盃足球賽決賽周等賽事,倘若難以獨力應付,大可跟大灣區其他城市一起合辦。
根據政府與園方的協議,體育園營運設有主要績效指標,園方須確保各主要設施舉行體育活動的日數及時數達標,否則政府可要求繳交指定金額。有關規定,理論上可以鼓勵園方積極推動體育園成為本地及國際大型體育活動理想舉辦地,不過本地體育界也要爭氣,以免浪費體育園這個舞台。香港政府大球場徒有4萬座位,舉行本地足球賽事,觀眾卻寥寥,正正說明硬件若要得到善用,必須致力提高本地水平,不能一味靠外隊或國際賽撐場。
推動盛事經濟要硬件
提升體育水平看軟件
文娛體育是一個地方軟實力的重要載體,硬件設施固然重要,人才與管理等軟件同樣不能忽視。香港精英體育近年有不俗發展,但一些廣受歡迎的體育項目諸如足球等,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另外,港協體育屬會管治問題亦備受關注,參賽選拔機制不透明、小圈子「圍威喂」等問題,更是屢惹詬病,必須盡力糾正,落實《機構管治守則》改革,絕不能走過場。過去兩年,政府力谷盛事經濟,但部分大型體育盛事卻發生「甩轆」情况,不僅觀眾一肚氣,更有損香港國際形象,當局未來須設法避免再有同類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