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內地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在國內和國際票房勢如破竹,直衝全球電影票房排名前列,演示中國動漫片製作的實力,足以挑戰雄霸一方的荷李活。這部精雕細琢的電影成功方程式有待探討,外國媒體關注中國「哪吒」取代「美國隊長」究竟意味着什麼,也在討論《哪吒2》對中國民族主義「氾濫」的影響,反而忽略電影中的一句對白,「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以及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內地民眾對提高文化自信同樣值得深思。香港電影業走向低谷,《哪吒2》對今後香港發展合作片,或許也有啟示作用。
成都一市已形成動漫產業鏈
香港或可參與製作部分動漫
《哪吒2》製作歷時5年,由138家企業合作,動用4000名動畫師,做了1900多個特效鏡頭,逾萬個特效元素,給觀眾帶來一場娛樂與文化兼具的盛宴,無論欣賞故事劇情,抑或被動畫和特效震撼,都認為值回票價。內地票房網站數據顯示,目前《哪吒2》票房收益137億元(人民幣),其中內地加港澳票房近136億元,海外票房1.1億元。該片剛剛在美國和澳洲上映,據報目前以海外華人觀眾為主,但也吸引到不少當地觀眾。總票房收入目前已經打破多個紀錄,包括在單一市場收入最高、動漫片歷史上最高,以及第一部中國製作電影打入全球票房史上排名前十。
過去荷李活電影在中國是高票房的保證,動漫片則由日本製作雄霸市場,而今,內地製作電影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近年動作片、科幻片以至愛情片,紛紛衝上榜首,與荷李活電影爭一日之長短,而今是動漫片更登上國際大舞台,成就非凡。《哪吒2》的成功之道,國際電影業界也會探討,特區政府文體旅局長羅淑佩表示《哪吒2》「是香港的學習榜樣」。《哪吒2》製作團隊從故事情節構思到撰寫分場劇本,動畫製作、特效與配音、後期剪輯與合成,在成都一個地方完成,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香港能夠學習到什麼有待探討,但並不表示香港沒有角色可以扮演。過去內地與香港合作片的香港元素,逐漸失去賣座的叫價能力,今後在動漫片合作方面,香港可以參與動畫或者特效的部分製作,也可以在劇情中加插香港元素。香港的大專教育,已經有不少院系設置課程培養後起之秀,未來可期。
一部動漫片在內地能夠吸引2億人次觀看,春節檔期是一個重要因素,也有《哪吒1》50億元票房的口碑鋪墊,但人氣之火爆,相信已經超越純粹的娛樂因素。
三頭六臂的哪吒在各種神話故事中是正義戰神的化身,內地年輕人在職場上,甚至在生活上經歷過一些不公平的現象,都渴望看到正義得以全面伸張。在電影中,哪吒斬妖除魔,觀眾代入其中,形同自己在現實社會中制伏窒礙公平正義的障礙,而且相信自己也可以像哪吒般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與其說是一種渴望,也可以說是一種宣泄與吶喊。
內地年輕人渴望伸張正義
哪吒斬妖除魔成正義化身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自己說了算」,這句吶喊可以有很多解讀,大多認為是年輕人追求自由,不希望受到束縛,這種渴望,放諸四海皆準,但在現今的社會,還有更深層意義。人工智能的面世,將顛覆整個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一切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正在面臨一個深不可測的未知之數,能夠指導駕馭未來的「定海神針」似乎仍未出現。
「哪吒」以逆天之力,將乾坤反轉,前人經驗未必是必須最大的考量,年輕人需要有勇敢面對變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毅力,有打破命運禁錮枷鎖的堅韌。哪吒在電影中從逃避到勇敢面對現實的過程,激勵年輕人直面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找到突破困境的道路,不僅捕捉到當今年輕人的心態,也有勵志的精神。導演楊宇大學讀醫學,由於醉心動漫,閉關3年自學動漫製作,推出《哪吒1》一炮而紅,獲得投資方支持拍續集,但對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用生動例子演繹人生逆襲,《哪吒2》的另一句對白,「若前方無路,我就踏出一條路」,相信是令觀眾產生共鳴的一種精神。
一部動漫片的成功,並非偶然。《哪吒2》代表創新精神,各種動畫及特效,都有從現實生活中取材,並加以藝術加工,容易令觀眾產生共情,《哪吒2》的電影製作團隊,歷經5年的不斷創作與修改,最後令這部動漫片橫空出世,製作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值得其他行業參考的紀錄片。
《哪吒2》打動內地與香港的觀眾,是因為《封神榜》的人物與故事,已經印入我們的腦海。神話故事本身可以超越文化邊界,動漫的形式更賦予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哪吒2》能否在海外叫座又叫好,是不同社會對於包容與共融精神的測試劑,下一步的國際票房紀錄將可以說明。但對於中國來說,《哪吒2》將中國文化的話語權回歸本土,超越荷李活製作的《木蘭》,已經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