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期待廣大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做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國家經濟升級轉型,民營企業近年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今次是2018年之後,習近平再度與民營企業代表舉行座談會,內地多家科技巨企代表人物均有出席,中央期望透過座談會,突出對民營經濟特別是高新科技企業的支持,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提及要破除公平市場競爭的障礙,解決民企融資貴又難,以及拖欠民企帳款的問題,這些都是目前民企面對的痛點;地方政府對民企「遠洋捕撈」式違規執法,不利營商環境,更須設法根絕。
再辦民企座談會
重申「兩個毫不動搖」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亦是開啟「十五五」規劃重要年份。國家經濟發展既有新機遇,亦有新挑戰。一方面,DeepSeek的面世,為內地人工智能發展立下新的里程碑,有美國專家甚至形容,這是中美人工智能競賽上的「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升溫,特朗普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向進口中國貨品額外加徵一成關稅,打響了第一槍,更多打壓舉措相信陸續有來。今次民企座談會,在如此複雜多變、利好與不利因素並存的背景下舉行,自然格外備受注目。
今次是中央近7年來再次舉行最高規格的民企座談會,與會民企代表陣容鼎盛,當中又以科企為主,除了華為創辦人任正飛、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小米董事長雷軍、騰訊主席馬化騰、半導體設計公司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民用機械人公司宇樹科技首席執行官王興興、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等,還有近年動向備受關注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國家發展正處於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央舉行這次座談會,旨在突出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會上6名有份發言的民企代表,除了任正飛、王傳福、虞仁榮、王興興、雷軍,還有中國最大飼料生產企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6家企業共同特徵是有具體從事生產製造,反映了中央對這方面的重視。
談到內地民營經濟發展,「國進民退」是近年其中一個討論最多的話題。2020年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尋求上市被叫停,中央強調要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風險,其後又出台措施,整頓互聯網、教育及房地產等行業,更加深了部分人對「國進民退」的印象,甚至認為「改革開倒車」。內地整治措施出手重,對短期經濟增長及就業,確實造成相當大壓力,技術上可否處理得更好,可以斟酌,但從長遠發展角度,嚴控金融風險、整頓部分行業不可持續的經營生態,確也有其必要。
囿於既有經營及發展模式,是窒礙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重要原因,發展中國家往往跳不出中等收入陷阱,與此有密切關係。對內地當局而言,突破這一困局的工具有二,一是借助國企,一是以強而有力政策促使行業改變。所謂「國進民退」現象,其實需要放在這一背景理解,過度教條地看待國營與民營經濟關係,反而未必適合,然而要扭轉外界定見並不容易。早在2022年,內地官媒就曾報道,針對「整治資本家」、「國進民退」等外界擔憂,習近平強調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習近平昨天講話,除了重申「 兩個毫不動搖」,又強調民企伴隨改革開放發展起來,近幾十年中央對民營經濟發展方針,「理論和實踐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就是要從最高層面派定心丸;習近平與馬雲握手一幕,相信市場也會相當受落。
中美貿易戰再起,外長王毅近日談及中美關係,援引金庸武俠小說,表示「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習近平昨天講話,談及當前民營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強調的也是「內因」而非「外因」。習近平表示,當前困難挑戰是「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是局部而不是整體,是暫時而不是長期」。習近平一方面對民企提出5點要求,包括弘揚企業家精神,做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完善企業治理,強化內部監督,健全風險防範機制。另一方面,習近平也向民企代表作出多項承諾,包括堅決破除公平市場競爭的障礙、大力解決民企融資難又貴問題、解決拖欠民營企業帳款問題,以及強化執法監督,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承諾打擊地方執法亂象
習近平向民企提「契約」
內地尚未牢固形成公平穩定的法治化、市場化環境,地方政府一些不當作為,對民企發展尤其不利,「遠洋捕撈」是近年一個討論得最多的問題。所謂「遠洋捕撈」, 一般指地方當局出於個人或部門利益,採取有違法律和公正原則的執法行為,包括異地拘捕民營企業家,以及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情况,對民企構成相當大的滋擾。《人民日報》就曾表示,「遠洋捕撈」違規執法的黑手必須斬斷。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因為自身財困,違約拖欠帳款,新官不理舊帳,也令不少民企相當頭痛。內地醞釀出台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重點之一就是對民企權益保護作出明確規定,地方政府與民企訂立的合約不得隨意違約毁約。民營經濟為國家GDP進帳逾六成,習近平座談會上提出的要求和承諾,可視為與民營企業家的一份「契約」,權力機關與民營企業家都要各盡其責,為國家發展創造更佳條件。